梦里水乡--------游山村 大家看看 先了解人文信息

1
回复
1018
查看
 关闭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发表于 2010-8-12 08: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注册)

x
梦里水乡--------游山村
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5/200651616504143380.jpghttp://www.dongbeifeng.com/bbs/attachment/Mon_0910/38_43890_68697abbd9f06a8.jpghttp://www.oklx.com/uploadpic/2007-3/893ca8228af1481ea8cb7efc943df1f0.jpghttp://pic.yupoo.com/sikongzheyu/8674856c0c74/medium.jpg
      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游山位于婺源县西部镇头镇,西邻浮梁仙槎,南近珍珠山乡董门、吴源村,北靠浮梁湘湖镇洞口村委会。游山村始建于宋朝太平兴国年间(976—984),由董知仁从德兴海口迁入,有800多户,3800多人口,被称为“千烟”之村,主姓董氏,历38世。据《凤游养生记》中记载:“婺西,距邑百二十里,有山曰凤游,形势巍峨,列为屏障,高三百一十仞,山之巅,有静隐寺。…‥悬崖下有乳泉,从石罅中出,涓涓不息,又名之曰濬源。”因此游山原名濬源村。相传唐天宝年间,尚有彩凤东游此地,由此而得名凤游,后演变为游山村。
古村布局奇特,游山小溪呈太极图形S,南北两岸人烟稠密,由九条沟水汇入小溪穿村而过,喻为九龙下海,溪上横卧两岸的小板桥数座,简朴幽雅,可谓小桥流水,尤为石板桥,石拱桥意趣很深。“儒林桥”、“题柱桥”,还有村外的“中间水碓桥”、“庆远桥”、“环溪桥”、“茂林桥”,皆始建于明清,历经数百年,凤姿依旧。
古村徽派建筑颇多,梁坊门扇,精雕细琢,飞禽鸟兽,人物脸谱,巧夺天工。现尚存的祠堂有:喜会堂(又名振济公司,又名大祠堂)、光裕堂(又名高众堂)、光烈堂、继思堂、敦灵堂(又名玉公堂)、贞训堂、崇义堂。古民居有“忆旧客栈”、“连枝楼”、“会宾楼”、“寿星居”、“绣楼”、“门罩楼”,还有董茂源、董可法、董志群家老屋,古朴典雅,别具一格,特别是董盛光古民居第二片隔扇上的“烟红店”,内容表现得十分大胆,是婺源其他建筑雕刻上所绝无仅有的。村中的“永兴号”旧店铺,村头的“函谷亭”、“瞻云亭”飞檐戗角,气势轩昂。还有九龙庙,凤游山静隐寺,董全寿家门口的“节妇坊”(遗址)都属于古建筑。
(1) 函谷亭(下门亭)及题柱桥。建于明万历年间,亭名取自老子过函谷关而得道之典故,表现了游山自古村风淳朴,勤奋好学之风尚,亭共有八个翘起的角,每个角上均卧有一龙。游山村的习俗,凡婚嫁都需经过此亭,迎亲的队伍在桥的那端等候,送亲的队伍到此时鸣响三炮,迎亲的队伍方可过桥迎娶,赣.徽文化结合婚俗礼义,非常有趣味性,吸引不少的游客。
    (2) 会宾楼。此楼为民国一官宦人家的会客楼,楼内装潢和外观设计风格体现中西文化结合,楼梯及扶手为西式,包有铜皮。楼上屏风、门扇、窗户雕刻精美、细致,保存完好,并留有一榻床很奇特,难寻第二   
    (3) 连枝楼。此楼层层转上,达四层,每上一层均错杂相连,二、三楼还铺有青石板,在楼顶可见游山一斑,原为一世家所建,建屋时为防子孙失和而分家,遂将房屋建成错杂相连结构,使子孙永远和睦相居。www.79826.net
(4) 过关楼。此楼为兄弟便于往来而建,建在两屋二楼之间,以此加强兄弟妯娌之间的友爱和往来,摒弃“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和谐家庭观念。
(5) 忆旧客栈。为清朝游山一大茶商建的客栈,客栈前门为半墙,以格扇门窗出面,门窗上人物雕刻精细,富丽堂皇。
     游山古村在解放前隶属徽州。翻过岭即是江西的浮梁、乐平、简称为赣。因此游山一带具有徽赣两派交江的特色。例如徽州的古建筑多数皆为两层的楼房,而游山的古建筑除了具有徽州“四水朝堂”的特点外,另增加一层,一般为三层;还有浮梁、乐平上户人家大门口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象磨盘一样大小的石刻钱模,因此游山北村八家坦“溪北世居”门前的土地上也有两个用夸块嵌成的铜钱图案,名曰:“双钱过街”,尽管是夜晚,只要有月亮,都能清楚的辨出;再则游山古建筑天井的两个排水孔与上堂的一个排水孔全都是石刻钱模;在结婚的宴席上浮乐与游山同样用麻果招待客人;嫁女时,浮乐与游山三地的女方兄弟同样要去探望自己的骨肉姐妹;每年的春社与清明节浮乐与游山附近的人同样用纸钱祭扫坟墓等…‥。诸如此类足以说明在徽赣两省交界处,无论是古建筑,婚丧礼仪,风俗习惯等都有着许多相同点。
游山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山地面积很大,适宜林木生长。山中樟树、柏树、桂花树、银杏树、红豆杉甚多。直径在60公分以上的樟树有27株(其中1米以上的樟树有7株),古柏3株,桂花树2株,银杏树1株,红豆杉2株。
游山村上游有“锡皮笃碣”、“甑箅笃碣”,下游有“上水碓碣”、“中水碓碣”、“马形碣”、“旺林坦碣”、“燕尾碣”。近千年来为村人的农田灌溉起着很大的作用,为农业丰收调节着水源。
游山村曾一度文风鼎盛,故称儒林。宋代游山有进士七人:董安(庆历壬午1042年),董初(庆元已未1199年),董宁(开禧乙丑1205年),董节(嘉定丁丑1217年),董知仁(荆南节度判官,奉议大夫)、董桂臣(皇议郎,散骑都尉)、董初(朝议郎);明代进士一人董骞(万安知县),民国法政大学一人董礼和(许昌县长)。至今村内还尚存当时显耀学位的旗杆石(礅)约10多个,石(礅)上有石刻图案与年代字迹,清晰可见。
名人题字、题词皆遭破坏,现尚存唯一一块题额匾。名曰“德继杏林”,是清代婺源县官题赠。
“题柱桥”凉亭上有两副对联:
一、  桥高亭更高重重关闭财气
村大龙尤大隐隐稠密人烟
横批是:高桥凉亭
二、登高桥远眺儒林赞扬古绩
站函谷遐思文笔羡慕前徽
横批是:风景可观
每年正月十五元霄节游山村都举行游龙灯活动,以庆丰年。游山村的板龙灯制作精巧,全是花灯。十八的夜晚还有百子灯、提灯。龙灯游在街岸上,河水倒映,锣鼓喧天,火树银花,极为壮观。
民间故事
一、题柱桥的由来
相传古代司马相如家里很穷,可他读书却很用功,就是屡试不中,有一天过一座桥时,司马相如曾发誓,今后如不高车驷马决不过此桥。后来司马相如高中了,复过此桥时,给此桥取名“题柱桥”。明清时游山村在涵谷亭边筑了一座石拱桥,也取名“题柱桥”。目的是希望村里也有人像司马相如那样发达过此桥。
二、  县官送匾
函谷是游山设在村头的一个关口,函谷亭上原有一块匾额“士民敦厚”。相传有一县官初到婺源上任,全县各个仕绅纷纷前去朝拜、祝贺。唯独游山的仕绅没有去,县官心想:“游山可是婺西的一个大村,本官初到婺源上任,怎不见游山村的人前来与我接风”,县官甚是不悦。不久,游山村里闹出了事端,因为天旱,有两户人家争着为自己的田里作水,一位有钱的人作霸王水,蛮横将水作入自己的田里。另一位穷人不服,趁着有钱人离开时,弯着腰将其田里的水放入自己的田中,这时有钱人刚好赶到,怒气之下,举起锄头朝穷人的头上猛砸下去,穷人倒在血泊之中。这件事传到了婺源知县的耳里,知县暗自高兴,认为此案必经他审理,有了计较的机会,料想不到的是,村里的主事召集众仕绅商讨处理此事,大家跪在作案者的父母面前,要求严惩其儿,无奈之下,其父为保全其儿,捧着砒霜命儿吞下,一命抵了一命,了结了此案。县官闻之很是感动,题了“士民敦厚”的匾额送与游山,这块匾额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挂在函谷亭上。
老人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1-4 09: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好贴不容易,我顶你了,谢了
admin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巅峰户外与你快乐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全国服务热线:

400-000-000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邮编:330000 Email:kinbb82@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13 Comsenz Inc.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 版权所有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