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时锻炼,爬山和膝盖受伤的关系:
很多zn型强人,身体素质一般[我就是这种:]],但是*着坚强的意志,所谓坚强的意志,一直超强度的透支着自己的身体。建议他们锻炼,有的女孩子怕腿长粗,要不就推说没有时间,要不就振振有词的说,体力和爬山不是一回事,我跑步不行,你看我爬山不是一样快?其结果是明显的,就是落下一身的关节伤。所以我现在比较注重平时的锻炼,尤其是大腿正面肌肉耐力和力量的锻炼,用处在什么地方?用处不在于让你爬更远的山,而是在于让你就算是在下山的时候也能保持旺盛的体力。很多损伤都是发生在体力不济的时候,我看过很多人爬山,上山的时候一个个生龙活虎,下山的时候却一个个拖着腿下(以前我也是这样子)。当大腿劳累的时候,你走路时便会不自觉的锁关节,锁关节的意思就是把腿部伸的笔直,这样可以减轻大腿肌肉的负担,暂时放松自己的肌肉,但是却很容易造成膝劳损,膝冲击伤,脚踝劳损,脚踝扭伤,以及腰肌劳损。
最重要的是预防:[首先记得平时要补钙]
1.训练前热身活动一定要充分,不要直接上大运动量,损伤的发生最常见于疲劳或精力不足的时候。
2.跑步时注意跑步姿势,不要只用某只脚的一侧着地;
3.注意运用大腿的肌肉群,避免膝盖受到来自脚下的直接冲击;
4.出现膝盖不适症状时,适当减小运动量和运动频率,避免进行剧烈的跑、跳和负重运动;
5.平时注意膝部保暖,特别在夏天,不要贪凉;
6.运动后对腿部肌肉热敷;
7.负重拉练时,特别是下坡时,避免膝盖受到冲击;
8.肌肉的发达可在一定情况下缓解膝盖所承受的压力,可以让膝盖的损伤降低到最小。平时多做腿部肌肉锻炼,尽量减少对膝盖的承受力。有意识地加强对股四头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韧带的锻炼,增强股四头肌内侧及大腿肌肉力量(比方说负重深蹲),结合采用肌肉伸展拉长,步行,马步或贴墙练习等方法,为髌骨在股骨端糟内平稳运动铺好道路。这次去玉珠我就觉得比较轻松了。
9.登山前要用双手手指揉搓膝盖下边缘,促进润滑夜对膝盖的保护;
10. 伸展拉长的腿筋及髌股关节,有利减少膝损伤的机会
建议把爬山当回事的人,还是多注重注重脚下,在不去爬山的日子里,多运动锻炼。抛开作为训练的负重拉练,许多强人都体会过那种极端疲惫时的某种快乐。而且还容易上瘾。
就此,俺只有简单的一句——简单的快乐,再增加一点点自我维护,就象一部好的吉普车,别开了几里地就坏了,保养好,可以一直开到天边。犀牛们再出去撒野的时候不必要盲目追求负重量和速度,保养好自已的膝盖,那是继续玩下去的本钱。有两样东东一定不要忘了哈:护膝!登山杖!
山野可给予人的还有太多太多,放开眼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人生前面的风景还多着呢!
负重提踵(踮脚尖)主要是练小腿的比目鱼鱼肌,不是为了练膝盖,膝盖是练不了的。在提踵放下的时候大腿肌肉收紧,对大腿肌肉也是有练的,使大腿肌肉伸展拉长。每个登山训练计划里都有这项的。
量力而行--背超过体重1/4的包下山就要从保护膝盖的角度控制节奏了,超过1/3就要好好考虑怎么减少冲击,考虑使用登山杖。松软的土地、碎石坡、雪地都对膝盖很友好;
其实什么时候上下山,登山杖对保护膝盖都有好处,尤其是负重时和膝盖有问题时;
减少锻炼时对膝盖的损耗。正经出去玩时对膝盖损耗有时是没办法,但锻炼时也损耗就太亏了;进行有助于保护膝盖的锻炼,有的是培养肌肉力量和对称,有的是某些伸展运动。
==========================================
登山徒步别忘保护膝盖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山间暴走之后,觉得自己的膝盖像被锈住了,曲伸困难,好几天都不自在,或是膝部非常酸疼,每次迈步时都得咬牙?也可能过几天这些症状会有所缓解,于是你就想,只是太劳累了吧,是不是已经恢复了?但其实,这时你该小心了,你的膝关节很可能已经受到了损伤。
强健你的膝关节,轻松上路
Bum Knee or Bionic Knee?
许多运动都会引起膝部的磨损,徒步虽然不像篮球或滑雪那样危险,但对膝部的损伤却很常见,比如走在布满鹅卵石的路面上,一不留神就会跌倒,而且经常徒步,对膝部的磨损也会慢慢累积、加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户外,膝部损伤在徒步旅行者中越来越常见。这类损伤有潜在的致跛危险,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痊愈的,可能会导致骨关节炎,甚至需要进行全膝置换。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膝部损伤几乎都是由于个人的失误造成的,也就是说,它几乎可以完全避免,下面的文字会帮助你了解自己的膝关节、明确该如何保护它。
认识你的膝关节
专家会告诉你膝关节喜欢运动,但他们也会警告你负重行走,尤其是下山,却不太符合这个弯曲关节的口味。平均而言,一个人每年大概要走200万步,这个统计不包括那些野外徒步旅行。但膝部损伤并不仅仅是步行数量的问题。在地板上行走时,你的脚后跟承受的压力是你自身重量的三倍;在平坦的路面上慢跑时,这个压力大约是你自身重量的五倍。而徒步下山类似跑步,如果你还背一个大背包,那这个压力还要包括五倍的背包重量。
膝部有它自己的减震器:半月板,这是两片半月型的软骨,位于股骨和胫骨相交处,它的作用就如软垫,用来分散重量。此外,还有关节软骨,它们就像平滑的弹力内衬,覆盖在膝部会合的骨顶端,使骨端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减到最小。不过,这两类软骨只能消减一定量的撞击力,当背着一个重重的背包远足时,尤其是下山行走,容易使膝关节发生退行性病变。一辆汽车的减震器老化,你还可以换一个新的,但对于膝关节,你却没有选择。
膝关节构造复杂,它不像肩胛窝,也不像结构如吸盘似的髋关节,膝关节没有那么深的关节窝,它更像门上的合叶,一个机关巧妙的合叶,容纳着一侧稍长一侧稍短的股骨头,四条主要韧带(其中几条是交叉韧带)将关节束扎在一起,膝盖的每一次屈伸,都会牵引这些韧带。这样一个不怎么强韧的关节,在运动加速时要充当腿部的杠杆,在减速时又被当作“车闸”。事实上,任何快速的转向都涉及腿中部的扭转,这对膝部而言,可能就会导致疼痛,或者更糟。
在野外徒步时,还会遇到一些猝不及防的问题。我们脚下的路面往往凹凸不平,到处是四散的枯枝落叶,有时雨水还会令路面湿滑无比。如果不小心绊倒、滑倒或跌倒,都可能拉伤或撕裂你的某一条韧带。
膝关节扭伤时,首先受损伤的通常是内侧副韧带(MCL),它起于大腿骨,止于膝内侧的胫骨。如果扭伤很严重,当内侧副韧带撕裂时,会听到啪的一声。一会过后,疼痛会转为一种钝疼,你可能可以走路,至少可以直直地向前走。内侧副韧带撕裂通常不需要手术,休息、抗炎药物治疗以及冰敷都有助于康复;加固锻炼则有助于防止韧带再次撕裂。如果扭伤极其严重,则可能撕裂前交叉韧带(ACL),那么疼痛症状就会很严重了,而且还会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定,你很可能以后要接受手术治疗。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不过不要太紧张,这些损伤其实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出行前,就让我们从下向上地来准备一下吧。
首先,研究一下你的双脚是如何与路面接触的。看看你的鞋,是不是内侧磨损比较严重?如果是这样,表明你行走时足内侧用力过度,在足跟抬起到足趾着地这一过程中,脚部过度向内翻,如此一来,相应的胫骨上的扭曲会牵引膝盖骨偏离中心,这就有可能导致前膝部疼痛。最简单的矫正办法是穿一双结实的靴子,它能支持踝部,便于控制姿势。有足弓支持的鞋垫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其次,如果你需要长途跋涉,不妨准备一对护膝。最常见的护膝是一个有弹性的套筒,穿着时,会将整个膝盖包裹起来,它对膝关节及周围肌肉组织能起到轻度加压、支撑的作用,可以预防长距离行走后的膝盖肿胀。如果在徒步中膝盖轻度扭伤,立刻带上护膝可以保护、支撑受伤的膝盖。此外,护膝还有蓄热保暖的作用,适合在寒冷地区徒步时使用。有的护膝在膝盖处有个开口,露出膝盖,目的是在支撑膝部之余,又不会令膝盖受太大的压力,引起其他膝盖问题。选择护膝,不宜太紧,以穿着舒适为准。
第三,你的手里也别闲着,持一副轻便的手杖,可以大大降低徒步过程中对膝关节的磨损。这是因为一方面,手杖的支撑可以增强行走的稳定性,保持平衡,防止跌倒、磕绊,较少膝部受伤的几率;另一方面,有了两支手杖的配合,可以降低运动的强度,减轻膝关节的压力,从而减少对膝关节的磨损。
第四,如果你的徒步中要长时间攀登,比如上台阶,应该时不时停下来休息一下,因为持续长时间的攀登对膝关节的磨损最厉害。登二十分钟,停三分钟,可以缓解膝部的紧张。
第五,尽量选择平整的路面行走也是非常重要的。崎岖的、多石的路面,会让膝盖扭转频率加剧,对关节的磨损也就更大。(不同路面的行走技巧,参见本期文章《品路》)
最后一点,要增强自己的膝盖保健意识。严重的损伤多源于徒步时的疏忽,或者没有充分的准备就踏上了崎岖的道路。增强保健意识,出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膝部受了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哪怕是轻伤,不要等轻微的疼转为钻心的痛时才止住脚步。
锻炼从今天开始
平时的锻炼也可以帮助我们强健腿部肌肉,增强膝部的韧性,让你在徒步时步履轻松。
髂胫带伸展运动
侧身站在离桌子2或3英尺的地方,两腿交叉,外侧腿在前,内侧腿在后。单手扶桌案,身体向桌边倾斜,感觉外侧臀部下降,内侧腿的外侧髂胫带被拉伸。这个动作可以作为徒步或其他运动前、中间休息、运动后的伸展恢复体叉。
股内侧斜肌(VMO)伸展运动
这个动作是为了专门锻炼四头肌中那块泪滴形的肌肉——股内侧斜肌(VMO)。这块肌肉对膝部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的徒步不足以有效地锻炼股内侧斜肌的力量,所以,我们需要专门的股内侧斜肌锻炼,尤其是女性,因为通常她们的四头肌不如男性的强健。研究者们认为,女性徒步者中前交叉韧带撕裂的机率比男性高8倍,这种相对的孱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多数健身机械都可以辅助这项锻炼。先用双腿抬升,选择合适的重量,然后再开始用单腿交替抬升。注意,必须是单腿交替,如果用的是两条腿,那么得到锻炼是四头肌的另外一个部位。刚开始不适宜重量太大,等你适应之后,再慢慢加大重量。
后弓步运动
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臀部同宽。右脚向后迈出,脚跟不要着地。双腿向下弯曲,直至左腿大腿与地面平行,右腿大腿与地面垂直。保持姿势片刻。臀肌发力,收右腿,回到初始状态。然后换左腿重复动作。注意,收腿时尽量保持身体稳定。开始时,这个动作每次重复10次,待力量增强后,逐渐增加重复次数。
==============================================
医学院学员原创,专业解答最常见的膝盖问题(希望能有益于车友们)
本人08年川藏骑行时膝盖出现问题 所以查了不少资料 因为自己学医(虽然不是学运动医学的)但还是懂得一些专业知识现在把我觉得比较正确 讲得比较易懂的东西贴上来供大家参考
髌骨软化症易发生于年龄较轻的成人,但中老年人发病者也很多.该病以膝关节疼痛为主,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近年来该病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正在进行广泛地研究.
1.发病机制
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髌骨是股4头肌腱的子骨,借股4头肌腱及髌韧带固定于膝前方,与股骨髁形成髌骨关节.髌骨的后面被关节软骨覆盖.髌骨对膝关节的功能有重要作用.它作为杠杆支点,使膝关节在伸、屈过程中灵活、有力.同时,髌骨在伸膝与屈膝过程中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关节软骨面容易损伤.有膝关节畸形的人,如高位髌骨、低位髌骨、膝内翻和膝外翻等易患此病.但多数病人无关节畸形,他们的发病与膝部慢性损伤有关.膝部猛烈运动,如自行车运动员容易损伤髌骨的软骨面.中老年人发病常与髌骨持续受压有关,如长期蹲位劳动,髌骨承受的压力最大.长期石膏固定也容易压迫髌骨.临床观察发现,骨折后行下肢牵引治疗时也可诱发髌骨软化.
关节软骨是没有血运的组织,其营养靠关节活动的挤压作用使滑液中的营养成分渗透软骨中去.长期蹲位工作时髌骨承受持续巨大压力,关节软骨即可受到机械性损伤,也可影响软骨的营养.长期石膏固定和牵引时关节不能活动,限制滑液成分向软骨内渗透,最后导致髌骨软化.
中老年人髌骨软化的发生除了上述损伤因素外,由于老龄化,关节软骨本身的成分改变是髌骨软化症发生的内在因素.
关节软骨损伤后逐渐碎裂、脱落或被腐蚀、溶解.软骨下骨质暴露,软骨边缘形成骨刺.此时,光滑的关节软骨面变得粗糙不平,关节活动时出现摩擦.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光滑,关节的损伤会进一步加快.
2.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起初膝部不适,疼痛定位不清.以后髌骨后疼痛明显,活动时及活动后疼痛加重,尤其是上楼梯时疼痛更重.病情严重时膝关节活动有摩擦感.查体时挤压髌骨能诱发疼痛,并有摩擦音.髌骨挤压试验时髌骨后有剧痛,表明髌股关节软骨损伤,有诊断意义.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发现.随着病情发展可见髌股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髌骨边缘骨质增生.
3.治疗
治疗强调早期进行.在软骨损伤早期进行治疗有可能控制病情发展,取得良好疗效.关节软骨一旦破坏,关节面不光滑,病情会快速发展,不但{台疗困难,而且也很难取得良好疗效.
①保守治疗
关节软骨退变早期,关节面尚完整、光滑时积极进行正规治疗,常能取得满意效果.保守治疗适应于关节不适或疼痛早期、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的病人.这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限制膝关节的活动,减少对髌股关节面的压力,从而阻断了造成软骨损伤机械性因素的作用,有利于损伤组织的愈合.具体方法是:尽量减少下蹲动作,避免长蹲位工作.蹲位时髌骨承受的压力最大.上楼梯及骑自行车时髌骨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应引起注意.同时,要注意动、静结合.关节完全休息股4头肌会出现废用性萎缩,不利于关节软骨的营养.合理的方法是:在床上主动、缓慢伸、屈膝关节,既能保持关节面的润滑和营养,增强股4头肌肌力,也能减少髌股关节面的压力.
可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口服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消炎痛等,能够控制症状.
理疗能够缓解疼痛,其中,离子导入疗效较好.
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能增加关节面的润滑作用,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方法.
不主张关节内注射激素,因激素本身可损伤关节软骨.
②手术治疗
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方法.因此,尽量采取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手术治疗有一定意义.近几年手术方法有了较大改进和发展,但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所以,中老年人选用手术治疗时应慎重考虑.
对于病变较局限的病人手术将病变软骨削除,一直到软骨下骨质.通过软骨下肉芽自生有可能将病变修复.这种方法损伤较小.
软骨破坏范围大的病人可将病变软骨切除,用自体骨膜或筋膜覆盖,可望再生形成新的软骨面.目前这一手术已用于临床.
髌骨及股骨关节面均有严重破坏,可行人工髌骨置换或切除髌骨.
4.预防
髌骨软化症的发生对中老年人来说有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就是关节软骨本身的退变,这与年龄等因素有关.外在因素就是机械性因素对关节软骨的慢性损伤.预防髌骨软化症的发生主要要从减少对髌股关节的持续压力,改善软骨的营养.可参考如下措施;
①主动充分活动关节.要在不负重条件下进行.如平卧在床上主动伸、屈膝关节.坚持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钟.充分活动关节可使髌骨关节面各个部分都受到刺激,滑液营养成分能均匀渗透到软骨组织中去,并能增强关节的润滑作用.
②防止髌骨关节面持续受压.屈膝位髌骨所受压力较大,容易损伤关节面.要避免持续性蹲位对髌骨关节面的压力.
③石膏固定或下肢牵引治疗时,要主动行股4头肌锻炼,股4头肌舒缩时能带动髌骨上下移动,有利于软骨的营养渗透及减轻髌股关节面的持续受压.
④膝关节出现不适或不定位疼痛时,要考虑到早期髌骨软化症的可能,要及时休息、及时治疗,防止关节软骨退变加重.
ps:预防里的前三条很有效 大家没事可以做做
最后说几句心里话 骑行在生命中虽然不可缺少 但什么都没有健康重要 所以奉劝大家在路上身体出现问题时 切记要引起重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