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静怡 于 2011-11-18 14:03 编辑
前言:今天偶尔踏进了一起去尼泊尔的朋友--那日的空间,看到了她写的游记,感触很深,勾起了我的回忆。我们几个由不相识、不熟悉的人拼车来到尼泊尔,经历了人生不一样的过程,一段有欢笑,有争吵,有开心,有郁闷的短暂时光,令人难忘。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里透着作者对Nepal的情感,以及对佛教圣地的崇拜和好奇,用非常细腻,温柔的文字来描述所见所闻。故全文粘贴,一起分享。
辗转千里.去佛的故乡.在佛的眼睛注视下如佛祖那样冥想?不是,我没有任何宗教背景.
背上背包,徒步喜马拉雅.感受一下痛并快乐着?不是.我不是狂热的背包客.也没有足够的休假时间.
扛上相机.摄取自然美景或是异域风情.让相片记录下瞬间的永恒?不是.我连业余的水平都不够.那是什么让我迫不及待.心心念念?
是对这个2500年前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神秘宗教国度好奇?是对那里自然美景的向往?还是只为一时逃离我所居住这个拥挤的城市.这个浮躁的心头?我想应该都有那么一点吧.
尼泊尔是内陆山国,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面都与印度接壤.多年的战乱让这个本来就极度贫困的国家更是雪上加霜,直到08年才结束内战废除君主制成立了共和国.
7月20日.我从樟木过海关,进入尼泊尔边境小镇科达里.眼前是拥挤的人群, 重重叠叠的小房子.还有坑坑洼洼的道路.没有正规的班车,要去加德满都,几个驴友合租一辆越野车是最好的选择.我们五人包了一辆.
尼泊尔五人行(长者今年72岁)
通往首都加德满都道路狭窄.大坑连小坑.又是多处塌方的稀泥路,只能走走停停.过往的班车连车顶上都坐很多人.随着车子的颠簸摇来晃去.看的人捏一把汗.坐的人却悠然自得,一脸潇洒.从边境到加德满都一百多公里用了7个多小时.
只有踏上尼泊尔的土地才真正理解“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的真谛
即便在首都加德满都有幸走在柏油路上也都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整个城市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
在加德满都我们住在泰米尔.泰米尔是加德满都有名的洋人街.世界各地旅游者一般都在这里落脚.因为这里汇集了无数的旅店.商铺.餐馆.泰米尔虽然是汇集外国人的区域.但这里仍然有民房.民房又旧又暗.街道也仅仅能容两部奥托擦身而过.路也不平稳.还要时刻警惕头顶上有没有鸽子粪掉下来.毫无交通规则可言,人、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完全混杂.走在街上随时会有摩托车或出租车擦着衣服呼啸而过,让人惊出一身冷汗.很难想象这就是尼泊尔的首都.
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一角
我很喜欢有青苔楼.塔..和城墙..给人一种沧桑沉重的历史感!在加德满都我们参观了杜巴广场、帕坦杜巴广场、猴庙、博大哈佛塔、帕斯帕蒂庙(火葬)、新.旧.王宫和博物馆.印象最深的 加都的杜巴广场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住着尼泊尔现存的唯一一个活女神,这个活女神的选择过程与西藏选活佛有几分相似,也是在一定的的范围内选择一定数量的小女孩,再经过三十几项标准(包括长着像牛一样的眼睫毛.....)的过滤,最后留下的小女孩则要被关在一个黑屋子里,四壁挂着滴血的牛头,还有人带着面具跳极为恐怖的舞蹈,最后最神态自若的女孩儿就成为了女神,从此享受着繁华富贵和众人膜拜;每天下午四点,活女神会与她的臣民们见面几分钟,从小小的窗口探出头来,面无表情(她的表情有预兆作用);在这繁华的背后则是她后半生悲苦命运的开端,女神在第一次初潮来时,就意味即将退任,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孩儿,虽然能得到一笔丰厚的安置金,但是,她的身体却被人视为神所唾弃的身体,不为尼泊尔人所接受,也就是说,不再有人愿意娶她为妻...我见她画着精致的妆容,穿着艳丽的服装.在二楼的窗口一露芳容.遗憾的是不准拍照.
在博卡拉.马上感到博卡拉和加德满都的天壤之别。加德满都人多车多,嘈杂污染.博卡拉虽是尼泊尔第三大城市,可我只感到它的幽静安详,每一口吸入的气都是清新无比,好像是四面雪山温柔地为我吹送.
博卡拉坐落于中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博卡拉河谷内.它海拔约900米,在那可见到终年白雪盖顶的安娜普纳山脉.不愧山地王国.也是徒步者的天堂.镇内有个湖泊费瓦湖.而此次在博卡拉之行正好住费瓦湖边.我们在费瓦湖划船.登世界和平塔.
博卡拉和平塔
博卡拉费瓦湖
在博卡拉西方人随处可见.有来此短期度假的.也有在这里长期扎根的.有来享受湖光山色体验飞翔的.也有不远千里帮助这里贫穷孩子们的.他们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
作为一个外来的游客.踏入这个国家.你就会感受到尼泊尔人的热情友好.开朗乐观,无论你走到那里.人们都会面带笑容对你说句:Namaste’ 而很多时候.他们还会对你行合十礼.这是他们在向你身体内的神灵致敬.也许深受佛教的影响.尼泊尔人民整体非常温和.非常淡定.非常从容.非常平和.
尼泊尔这个神秘.美丽而又贫穷的地方.面对几个世纪前留下的古老城堡.面对雪山脚下充满宗教气息的生活.很难说清楚那里的一切.有人形容加德满都是:屋有多少.庙有多少.人有多少.神有多少.此话不假.反正我满眼所见就是古庙和神像.
那双深邃的眼睛,似乎看透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博德纳佛塔是尼泊尔最大的佛塔,也是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佛塔高38米,周长100米。据说该塔埋有古佛迦叶佛的舍利,已有1200多年.
根据尼泊尔的习俗,死者的亲属首先要在帕斯帕提寺内进行一系列的宗教活动,然后为死者盖上黄布,放在竹竿的担架上,抬到巴格马蒂河的斜坡道,让死者的双脚碰触河水,用河水净身,洗净前生的罪孽。
对印度教教徒而言,死亡只是另一个轮回的入口,他们不畏惧死亡,重视来生及永恒不变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