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倒也是,下次将你老娘接到我们家住,只要她愿意,就让她一直住下去。
老婆:那当然好。糟糕,好像在堵车,这是什么地方?
我:南康市的塘江镇,我们是在赣州市上的赣粤高速,走了一小段路,在塘江出口下的高速,没想到在镇里堵车。
老婆:现在都快11:00了,不知大部队到了哪里?
我:刚刚汪老师给我发了个短信,他们已经过吉安了。
老婆:车子排成长龙了,看样子堵得还不是一点点,得几公里长。
我:还好,总算过了堵点,再有个把小时可以到上犹县城……
……
老婆:哇,12:50了,终于到了上犹县城,你看,进县城的路口立了一块景观石,我们就在这里停车等大部队吧。
我:好,老婆,你不知道吧,这就是著名的上犹奇石,“上犹石”是一张珍贵的历史名片。宋代,著名的学者杜绾所著《云林石谱》中,列载了全国当时116种名石,“上犹石”就名列其中。上犹石历史悠久,品种丰富,主要有黄蜡石、青花石、金纹石等。其质地坚韧,顏色丰富,既有形、质、色、纹之优,也有瘦、透、漏、皱之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装点了上犹山水之妖娆,赋予了上犹深邃、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在这里照一张相,把这个石头拍进来吧。
老婆:好……都14:00,大部队怎么还没来?中餐怎么解决的吗?
我:不要着急,毕竟400公里路程。中餐陶老师安排好了,他在上犹县有几个学生,会带我们到县城郊区上犹江水库边上的农家吃土菜,以水库的鱼为主。吃完中饭,在县城采购部分食物和水,就直接往五指峰乡去。你快看,说曹操曹操就到。那不是陶老师的车开过来吗?后面是老吴的,大部队来了……驴友们好!
众人:首长好!
我:驴友们辛苦了!
众人:首长辛苦!
我:驴友们晒黑了!
众人:首长更黑!
老婆:哈,你这下牛了,成首长了。总算回归大部队了……
……
老婆:中午的菜真好吃。赣南风味,水库野生活鱼,地道家乡菜。特别是陶老师在饭桌上发表的一番“狗论”,挺切合你们这帮男人实际的。他怎么说来着?我都记不全了。
我:20岁的男人像哈巴狗,30岁的男人像看家狗,40岁的男人像狼狗,50岁的男人像疯狗,60岁的男人像野狗,70岁的男人像死狗。
老婆:对,就是这样。
我:其实有一个段子说你们女人的:20岁的女人有贼心没贼胆,30岁的女人有贼胆没贼心,40岁的女人贼心贼胆都有了,可回头一看,贼没了。
老婆:切,胡编乱造。说正经的,我们是15:40吃完中饭,刚才进城采购食物和水,又去了半小时,到五指峰乡会很晚啵?
我:是啊,在城里采购食物时,四部车子在街上一停,还差点引起县城交通堵塞。其实户外食物和水原则上在家里就应该准备好的。当然,为了尽量保证食物新鲜,到当地准备也是可以的。现在已经16:10了,估计18:00应该到目的地。
老婆:你发现了吗,从进入上犹境内开始,两边的风景好漂亮哦!
我:那是,上犹我太清楚了,上犹最大特点,就是境内河流水量充沛,县内河流犹江系赣江支流——章江之源,流域筑有五大梯级水利枢纽工程,有些就是我们南昌工程学院的校友设计或建造的。自然形成“一线串五珠、一江连五湖”的生态长廊带,是江西省首屈一指的奇观。这里山江湖兼有,并密切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水陆相生、山水相依的生态系统,而且气候温和湿润,水量丰足,森林覆盖率高,青山绿水,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自然环境,是“中国最具魅力的生态旅游大县”。
老婆:不愧是搞水利的。现在山路起伏,地势险峻,开车小心点,不要太快了。
我:知道……
老婆:终于到了五指峰乡。现在是18:10,你算得蛮准的,如果不是半小时前我们在前面那个镇子里,以为是终点,绕了一下,打听路线,耽误了几分钟,否则真的是18:00到耶。
我:是的,看到没,这就是我们住的宾馆,叫五指峰旅馆,老板姓赖,陶老师把老板的联系电话都告诉了我,你记一下,赖老板07978516190,手机13763936190,13763936190,我们先去分配好房间,然后把装备搬进房间,再洗个热水澡,差不多就可以吃晚饭了。
老婆:好的。哇,这里真是依山伴水,空气清新。
……
陶老师:同志们聚一聚,睡觉前开个小会。我先讲几点,等下老高、老吴再讲。第一是关于费用问题,咱们实行AA制,今晚的住宿费是14人一起算480元,两口子的都住一个单间,张、于两女同志住一个单间,其余一人一床,有四人两人一床,很便宜;晚餐是按每人15元标准包餐,刚才吃了,菜品丰富,口味很不错。明天的早餐等下高老师讲。车子的费用,按每公里3元平摊。大家每人先交450元,最后结算,多贴少补。第二是关于登山的问题,从运动学的角度讲,爬山累了,可以休息一下,不过每次休息的时间不要超过十分钟,因为人的身体发热,可以延续十分钟,十分钟过后就会冷,这个时候如果不添加衣服就很容易感冒。下面请老高讲一下。
我:刚才老陶同志的讲话很重要,我都同意。等下老吴领导还要作重要指示,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认真领会,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第一,就是穿衣服的原则问题,科学的户外登山穿衣服应该是,最里层当然是短裤,最好是CoolMax面料;第二层穿速干衣、裤,第三层,穿抓绒衣、抓绒裤,考虑明天下雨,外面再穿冲锋衣、冲锋裤,这样的话呢,爬山的时候,随着身体发热,快要出汗,可以一件一件从外往里脱,不需要从里往外脱,这是一个原则。当然,下雨时先脱里面的抓绒衣,再穿回冲锋衣也是可以的,这叫灵活运用。再讲第二个问题,不知道大家的睡袋温标是多少,如果我们这里是零度左右的话,山上应该在零下十二度左右,按说大家的睡袋舒适温标应该要达到零下十五度,估计大家的睡袋没有达到,所以大家要尽量带衣服上去,实在不行,多穿点衣服睡,把衣服都盖到睡袋上,估计也会好一点。第三个问题呢,就是关于如何共用帐篷的问题,是男男混帐、男女混帐、还是女女混帐,只要大家愿意,组织上不会做过多的干预,毕竟驴友也是人嘛。最后一点,明天早餐安排,7:00起床,7:30早餐,8:00准时出发。早餐一个人一碗面条,一个土鸡蛋,一个包子,考虑到每人吃一个蛋爬山时容易跑偏,就叫老板多准备了一个蛋,一个馒头,准备带上山吃的。我就讲这么多,谢谢!
陶老师:刚才老高从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户外登山穿不穿衣服的问题、如何睡觉的问题、如何处理男女关系的问题以及事后如何补身子的问题,对我们这次户外群体行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老高同志的讲话,语重心长,切中要害,大家务必遵照执行,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吴同志作最后总结讲话。
老吴:睡觉!(热烈鼓掌)……
2011年1月2日
我:我来介绍一下,师大的黄老师、林老师和他读初中的儿子。因为我们要开车到齐云山最后一个村庄,是一条乡间土路,路面很差,坡度很陡,轿车开不上去,所以就把黄老师车上的人都集中到我们车上了,黄老师的轿车留在乡政府。这位是我老婆。
老婆:各位老师好!
黄老师:齐云山脚下的那个村庄叫什么名字?
我:叫光菇村,离五指山乡10余公里,海拔780米的。我们请的向导就是本村人,叫刘成达(电话:13479782287),已在家等我们。
林老师:高老师两口子好像起的蛮早得嘛?
我:我6:30就起来了,收拾好装备,在外面逛了一阵子,到7:10,还没有一个人起来,等大家都吃完早餐出发,已到8:10,我估计8:40才能到达光菇村。
老婆:车子一路爬山,红泥巴路好陡,前面有分叉路,车都停下来了,有人去探路,还好有个骑摩托车的老俵路过,否则还真没辙了,我们也下车照个像吧。
……
我:同志们,光菇村到了,向导在路口接我们呢!山村风景也不错嘛。梯田层层,房屋错落,只是天气阴沉,云遮山岚,气温又低,必有雨雪啊!不过正好有块平地可以停车,怎么这里已经停了一辆小面包车?
向导:赣南一伙驴友的,他们昨天上了山,估计我们会碰上他们,你们将车子并排停在这辆小面包车旁边,不会有事的。
陶老师:快9:00啦,大家抓紧时间,照一张集体照,就出发啦!
……
老婆:怎么才上来,大家在这丛林山脊平台都歇了一会儿了,这里一看就是驴友的一个休息点。看看手表,海拔多少?
我:1154米(注:我的松拓表的高度,实际高度要低几十米,下同)。刚爬山不久,进入森林的时候,坡度相当陡,余导和小张老师没有登山杖,很吃力,因我是用双杖爬山,有心想均一根登山杖出来给她们,你知道,我的双膝盖早就磨损的厉害,单杖也爬不了山,但又不忍心、也不好意思看美女吃苦,我就用带来的户外军工铲帮她俩砍了两根树枝做手杖,所以就落后了喽。不过刚才一段坡强度确实蛮大,刚出村的时候,路上看到都结了冰,还没爬完梯田,就热得脱掉了抓绒衣抓绒裤,穿了件速干圆领衫和速干衬衣,下身穿coolmax长内裤和速干外裤,但爬到这里还是出了一身汗。
老婆:把包放下,吃点东西,喝口热水,补充体力。
陶老师:休息的差不多了,大家起身走了,每次休息不要超过10分钟哈,否则会着凉滴……
老婆:好像越来越冷了,路边的土都被冰冻撑出一寸多高,踩上去咔咔响。两边都是细竹林,我们现在是竹林穿越,哈哈。
我:这叫拔土冰。前面就是灌木林,按一般规律,进入灌木林,离高山草甸就不远了……10:20,我们终于走出竹林阵啦,现在的海拔高度,1292M,进入灌木林啦,噢噢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