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我在南昌山水户外群里的留言):
曾经,有一次攀登G.F.A.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
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如果山水户外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我会对那个领队说三个字:
“我跟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决心上加一个期限,
我希望是.....年前!
12月7日至9日,随山水户外的一群驴友攀登G.F.A.山(由于大家都可以理解的原因,就不说具体山名了)。G.F.A.位于上饶市铅山县篁碧乡D.Y.村境内,海拔1887米,江西第七高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G.F.A.物种资源极其丰富,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属于武夷山脉核心保护区内禁止外人攀登的高山。10个小时的连续攀登,最终演变成了从江西至福建的G.F.A.新线首穿。强度之大,绝非妄言。但一路趣事多多,也是很有一次意思的驴行。
“偷”的感觉真好
12月7日。原定17:00点在南昌山水户外门口集合出发,后来应大多数驴友建议,提前至15:00出发,结果就有一个驴友没有看到QQ留言,等到临时通知,导致其余14位驴友等了将近1个小时,直至15:50才出发。
车过莲塘,在塔城上高速,往上饶方向。按商定,我们在弋阳高速收费站接到驴友居士,他更惨,等了我们6个小时。重回高速,20:15在紫溪下高速,紫溪镇是通往武夷山的必经之地,我们在紫溪镇吃晚饭,驴友K.F.前不久爬五府岗山,返昌时在镇里吃过当地米粉,留下深刻印象,总在吹嘘如何如何的好吃,逗得大家垂涎欲滴。吃完晚饭,20:40开始进山,汽车在漆黑的夜晚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结果传说中的米粉,让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几个驴友呕吐不已,疑似食物中毒状。车过肖家源村,从上饶和新余自驾赶来的驴友:Q.F.、D.P.X.和我们会合,22:15到达最后一个小村、攀登G.F.A.的起点——D.Y.村。
为了不惊动老俵,我们背上装备,关闭头灯,蹑手蹑脚地向山里进发。我们的车出山回镇里去了,驴友Q.F.就将车子丢在村头,结果两天后等他返回村子取车时,一个天大的误会在等着他。出村水泥公路就到了尽头,山路右侧一条溪流,零星有几栋房子,还有灯光,老俵在看电视,悄悄过了桥,沿着溪流,水泥路尽头是机耕道,过了一个小水电站,终于有惊无险的离开了村庄,再不见房舍,大家这才长舒一口气,打开头灯继续上坡,23:00海拔682米(我的户外手表读数,与实际海拔有几十米的误差,下同),上到一片比较开阔的平地,大家决定在此搭帐篷,此时,只见一位驴友在漆黑的夜晚飞也似的下山,把大家吓了一跳,以为惊动了管理员,原来他把衣服落在车上了,这是此行第一位掉东西的驴友。刚平静下来,驴友K.F.突然拍足跺脚,原来他出门忘记带防潮垫来,其实,在潮湿霜冻的地面上睡觉失去防潮垫的保护,没有冻得腰酸背痛就算万幸了,关键是,作为老驴,这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营地离村庄有半小时路程,其实这里并不安全,早晨如果老俵进山伐竹,必然发现我们,因此我们决定明天一早6:00收帐,赶在老俵起床之前向大山深处出发,如此才有可能完成这次G.F.A.登顶。洗漱忙碌直到23:45才钻进帐篷睡觉。
栽在竹滑道上
上坡左侧山涧横卧一座混泥土水坝,将清澈的溪水挡在水库内。此时小路上每隔30至50公分就横卧着一根破开半边、长约1米的竹段,像铁轨一样向大山深处延伸。这是当地老俵将山中竹子砍伐下来后,为了省力,就将竹子放在这种竹轨道上滑下来而铺设的竹滑道。起先大家并没有在意,或直接踏在竹轨道上,或走在竹轨道之间的空隙山路上,感觉并无不妥,直到后来竹滑道被竹子做的柱子越抬越高,人负重在竹桥上颤颤巍巍地犹如走高空独木桥时,才领略了竹滑道的恐惧。
过水库大坝不久,继续前行,竹滑道依山势时而贴地,时而悬空,最高处离地面3米多,人负重走在上面,竹轨压弯,提心吊胆,有时因产生共振而剧烈晃动,惊险万分。不久,竹滑道跨溪而过,滑道高出溪水岩石2米多,30多米的长度,只能单人通过,人多了,晃动幅度就大,也承受不了两人的重量,这让几位女驴友吃尽了苦头,有时两根竹轨之间的距离过大,女驴友步子小,又在高空,一步跨不过去,致使进退两难,尖叫声此起彼伏,前行的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来。
后续驴友不断赶到,这时险情再次发生。驴友K.F.,端一锅水准备做早餐,连人带锅将整个竹道压塌,掉在沟里,头离岩石仅几公分,好在此沟只有1米来深,人无大碍,但也吓得好半天没缓过神来,后来他多次提到这次险情,说是因为自己人品好所以才逢凶化吉。据说后队有驴友摔倒后干脆四肢往上爬……极度危险,多数人都受到惊吓,这为第二天的改原路返回变穿越埋下伏笔。
9:00吃完早餐,开始向右边的竹滑道前行,9:11海拔896米,N.D.发现我们偏离了轨迹,赶叫前面的队伍往下撤,做早餐时,驴友lisa、居士、笨笨等提前出发,结果白爬了半小时山,我们这些后队变前队的人别提有多爽;9:40好不容易等到大家重新聚拢到一起,回到轨迹上,我突然发现老婆的登山杖掉了一节,她竟然不知道,好在我回头找了150米,终于捡了回来,否则如果没有登山杖,那绝对要吃更多的苦,这已是第三个掉东西的人了.
正确的路线是沿右侧山涧边上的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前进,不时有倒下的树木挡住去路,加上密布的枝条绊脚,行走在横向山体和厚厚的腐叶上又容易侧滑,非常难走,由于我带了单反再加两个镜头,背包的重量估计将近40斤,而现在的海拔还不到1000米,看来今天的强度将超越以往任何一次户外经历了,前进的速度比较慢,10:03海拔892米,在低矮的阔叶竹林中穿行,小路变得非常清晰起来,但是开始了比较强的拔高攀登,10:15海拔942米,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进入阔叶山林,大家原地休息了一会儿后继续拔高。来到一处山沟,跨溪,眼前一处1米多高的石壁,布满青苔,湿滑无比,经艰难攀爬,陆续有惊无险地通过。10:30海拔1000米,总算上到一处垭口山脊线,向左继续爬坡,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太阳,阳光透过茂密的丛林投射到我们身上,心情一下豁然开朗,感觉整个山林也一下子活跃起来。
11:00海拔1100米,来到一处水源地。两叠瀑布之间有一处小潭,上方的瀑布飞泻而下,跌落谭中,激起一片水雾。潭水清澈见底,青山倒映水中,潭水盘旋后又向山下流去,形成第二级瀑布,飞泻在岩石与绿苔间只见,向着青山深涧奔腾而去,幻如仙境。潭水饮之甘甜,清透肺腑。大家在此休整。由于再往上就基本没有水源了,大家纷纷将所有的空瓶子装满水,平均每人带了4瓶水上山。
人到极限腿抽筋
离开水源地,就是一段坡度大于60°、相对拔高100多米陡坡,有几处几乎垂直而上,这里应是整个G.F.A.线上最艰苦的一段,需要超强的体能和一定的攀援技巧,好在山路两边小树繁茂,可以双手借力。大家互相鼓劲,互相帮助,11:34海拔1209米,山路终见稍缓,但仍是继续拔高,大多驴友体能达到极限。11:50海拔1285米,到达山脊线,我们在此吃中餐,休整。之后沿山脊线在原始丛林中穿越,两边山高林密,古木幽深,人迹罕至,果然是核心保护区,生态优良。山脊线依然是上坡接着上坡。路边,发现一处岩石垒砌的断墙残壁,在这原始丛山峻岭中令人不可思议,后来得知此路曾是先民从江西前往福建的古道,估计这是供行人休息的小屋,赣闽通大路后,逐渐荒废。12:57海拔1588米,我们一直在山脊线上艰难的拔高了近一个小时,又见到了一处断墙残壁,不禁让人想起古代先人背负山货艰难行走在丛林古道的情景。山路继续向上,队伍已经拉得越来越长了,向后面队伍高声呼叫不见回应,G.F.A.号称是十大高山中最艰难的一座山,果然名不虚传,但愿我的膝盖不会出问题。13:23海拔1650米,我们休息了十几分钟,没有等到后面的人,又继续往前走,开始进入灌木林中穿行,地上厚厚的松针落叶,已是人迹罕至,偶尔也能见到被村民砍倒的,但又无法运出大山而腐烂的树木。
高强度爬山,驴友F.X.由于在竹滑道摔跤磕到脚,此时大腿二次出现疼痛抽筋现象,驴友Q.F.负责压队,见状赶紧为F.X.压腿,缓解疼痛,为了减轻背负重量,领队N.D.帮组F.X.分担了两瓶水,再将他的帐篷挂在树梢,待第二天下山时再捡回来,晚上就与别人“混帐”,哪只第二天大家决定避开竹滑道,从福建方向穿越下山,帐篷也就永远留在了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