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9翻越至最高点:雅加梗峰,海拔3880米。山顶有登山训练基地立的“雅家埂”巨石,巨石旁边有用大大小小石头垒砌的玛尼堆,玛尼堆上牵挂着一条条五彩经幡。
玛尼堆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玛尼”是佛经中六字大明咒的略称,它是藏传佛教的根本真言。在藏区,几乎村村都有玛尼石堆,在寺院附近则更大更多。玛尼堆没有固定的形状,呈方形或椭圆形,也有墙形或塔状的。它们都有一个正面,通常向东,因为面朝太阳象征着吉祥。玛尼堆带有藏族人文独特的气息,似高原上闪耀灵光的大地经卷。有些玛尼石上,会刻上六字真言、慧眼等各种吉祥图案和语言,一般内容都会和藏传佛教有关。在玛尼石上刻上信仰的箴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传承佛法的石刻艺术。虔诚的藏民路过玛尼堆,都会往上面添一块石头,并顺时针绕着玛尼堆、一边摇着转经筒、一边默诵经文一圈圈走过。
在藏区,经幡也是见到最多的风景之一。无论是山顶垭口、两山之间、房屋顶上、还是寺庙屋檐,都处可见五彩经幡随风飘扬。经幡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的蓝、白、红、绿、黄五色方块布一块紧接一块地缝在长绳上,悬挂在两个山头之间,这种经幡常见于人烟稀少的高山上。第二种经幡是一条三五米长的狭长布条,其颜色是单一的,或白或红。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布条的一侧缝接在一根粗长的经杆上,插立在庭院前,这种经幡多半见于工布林区地带。拉萨大昭寺广场上插立的经杆就是这一种,只是做得更加精巧罢了。第三种经幡是五块蓝白红绿黄色的星火无字幡条和一块单色镶边的主幡方块布,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这些幡条布分别系挂在柳树枝杆上,成为经幡。这种经幡在古城拉萨的民居楼顶上随处可见。经幡在藏传佛教中是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具有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的意义。我们见得最多的,就是折多山上挂的这种五色经幡,我们后来所过的所有的山口都挂满了这种经幡。它的五种颜色是固定的,每块颜色的排列顺序也是严格规定的。最顶端为蓝色幡条,它象征蓝天;蓝色幡条下面是白色幡条,象征白云;白色幡条下面是红色幡条,象征火焰;红色幡条下面是绿色幡条在征绿水;最下面的幡条是黄色,象征黄土,或者大地。五种颜色的排列形式正是客观大自然物质存在的立体排列形式,因此,象大自然中天地不容颠倒一样,这五种颜色也不容错位。经幡除了颜色的象征意义外,还有密密麻麻的藏文字母和栩栩如生的鸟兽图案,藏文是佛说经教,图案估计也是佛教教诲之意。经幡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这一天像过节一样,人们穿上节日盛装,举行隆重而欢乐的插经幡仪式,藏语里这个仪式称为“托随”,意为祭神祈福仪式。
之后开始一路下山。不久,看见有一冬虫夏草基地,人们一直想人工养殖冬虫夏草,在这里得到了证实。再下行,突然,一群牦牛毫无征兆的跃入眼前,浑身漆黑的长毛,头上两只尖角,对我们的到来显得熟视无睹,泰然处之,好像这里天生就是它们的地盘。是的,这里确实就是它们的地盘。这算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秏牛。高原天气变化无常,刚才还是大雨沱沱,现在又浓雾锁山,能见度不足10米,路陡弯急,落石随处可见。大家都紧盯山路,缓慢而下,终于快到康定了。18:40来到一处有几栋楼房的地方,好像是兵站,见到路边一辆长途客车左边两个轮子全部陷到路基排水沟里去了,战士们正用他们的大卡车将客车拖出来,我们不得不在边上等待。不久,险情排除,继续赶路。
19:13进康定县城。由于是旅游旺季,县城住宿比较紧张,问了几家宾馆,标间都是300元以上的,根本住不起,就在我们在城里瞎找时,一美女推荐我们去她家的四室两厅家居式公寓住(胖扎西公寓住宿),一间睡两人,160元/间,我们一看卫生、条件都不错,就住下来了。晚上在何氏烧烤店吃烧烤,味道很好。
骑路人
201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