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车子,我们走到前面200米的塌方点去查看,果然情势严峻,公路冲毁了大半边,山洪将道路全部淹没,还在不断地冲刷,两台挖掘机正在疏通河道。把守路口的武警士兵说,可能要到明天才能抢通。其实,在来川藏线前我们从新闻里就听说过,这段路6月份就出现过大的塌方,形成了堰塞湖,武警士兵用一周多时间才抢通,没想到今天又塌方了,而且是连续两次,又正好被我们赶上,郁闷啊……
漫漫无期的等待开始了,有的车子已经掉头回巴塘去了。武警士兵将我要带到芒康的信拿走了。路上只有十几部车、200多辆自行车在耐心等待。两个小时后10:40传来消息,可以通自行车了,大家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我们到塌方点查看,只是初步将河道疏通了一点,骑车人勉强扛着自行车涉水过去,之后,道路又被封闭,武警又调来工程车前往现场,这让我们无比失望。12:00多,我又碰上南昌康骑俱乐部的那两位骑友,他们中午到达这里,没有赶上上午放行的那一拨。在百般无聊的等待中,有干脆在路边搭帐篷的,有的搭起桌椅打扑克牌,有相互交流讨论骑行经验的,我也拿出地席和地垫在车旁席地而睡。
17:08在堵了10个多小时后,终于放车通行。至少又是200多辆自行车和我们坚持等候的十几辆汽车成为第一批通过的幸运儿,因为这次能通行多长时间谁又能知道呢。走不远,到达6月份塌方的地方,这里道路已完全冲毁,武警在山腰重修了一条临时便道,才得以通车的。
17:55一路顺利到达芒康。进县城时要登记每个人的身份证及驾驶证、行车证。在讨论是否就在芒康住宿的问题上,我们决定按原计划赶到左贡,这样就将因塌方而耽误时间赶了回来。出芒康进入G214国道,遇上检查站,验证件、领了限速卡,要求到下一个检查站至少一个半小时。进入西藏后,每到一处,一般都要登记和验证件、领限速卡。登记证件是维稳的需要,领限速卡是安全的需要,限速卡上注明了达到下一站的公里数和限定的最短时间,你想快也快不了。为了方便,我们将4人的身份证、我的驾驶证、行车证都放在一起,每过检查站,派一人拿上所有证件去接受检查,其他人在车上排队等着,可以节约一点时间。翻越乌拉山,依澜沧江而行,澜沧江峡谷是典型的横断山脉干热河谷地带。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带着水气的空气很难降到谷底,因此这里的气候是少雨多旱,蒸发量大,导致山体松散,地表裸露。因此这里也就成了川藏线上诸多可能发生山体滑坡和落石的路段之一。
19:53到达竹卡,交验限速卡。这里有如美观景台。如美是澜沧江边一个不大起眼的小镇,河床两岸稍微宽一点的地方,便是这里百姓赖以生存的绿洲。如美观景台,亦称“竹卡观景台”。竹卡西接脚巴山,东连嘎托镇,沟壑纵横,峭壁林立,澜沧江奔腾而过,唯一桥飞渡,历来为交通要塞,兵家必争之地。现存旧时藏军碉楼一座,弹痕犹存。附近有革命烈士林园一座,记述着18军进藏的故事。竹卡地处峡谷,气候温润,更有温泉数眼,是川藏线上难得的“温柔乡”。河道激流中有一巨石,如中流砥柱。
过观景台,上一小坡,就到了检查站,验证领卡,出检查站后,汽车不断爬高,在悬崖峭壁行走,右侧是垂直岩壁,左侧是万丈深渊,下面就是波涛滚滚的澜沧江,此时天已渐黑,惊险万分。虽然景色相当壮观,但车上的人都不敢下车欣赏。我经不住迷人景色的诱惑,拍了张澜沧江大转弯的照片,以备回去炫耀,在大家的催促下,赶夜路而行。后来我们才知道,接下来的这段路竟然是川藏线上最危险的路段之一,车在落差几百米的悬崖窄路上急弯盘旋而行,就是白天,多数司机都是提心吊胆的通过,据说这段路是禁止放屁的,怕将山上悬挂着的石头震下来。而我们竟然抹黑就开过来了,怪不得沿途没有碰到会车的。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22:00到达东达山(5008米),车外伸手不见五指,寒风刺骨,只得将车灯对准东达山的路牌,用B门拍了一张照片,就匆匆下山。
23:00饥寒交迫地到达左贡县,由于一天都吃路食,我们就直接在城边找到一家交通宾馆吃晚饭。吃完后发现转遍县城——县城不如内地的乡政府大,甚至不如一个大点的中心村,所有的酒店、招待所都已经注满了人。左贡的警察很好,见我们在城里开车瞎转,就警车开道,帮我们找宾馆,我们跟在警车后面用几分钟又将县城转了一遍,警察说确实没宾馆了,建议我们就在警察站边上搭帐篷。最后我们只好在一家藏民开的家庭式旅馆,将房间的5个通铺全包下。由于大家对藏区特有的酥油茶味道极不习惯,就都裹着自己的睡袋睡着了。
从芒康开始,直至拉萨,都是景观路。也就是说,一路都是景啦。
骑路人
2012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