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国草民 于 2011-4-8 21:53 编辑
近三个月没参加户外活动了,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工作忙,这段时间人体机器总是高速运转,难有停歇;二是,天气因素,去冬今春下了十二场雪。山高路滑,出于安全,不敢冒然上山。阳春三月,正是户外运动的黄金时间,再忙也要出去走走。工作越忙越要放松心情。英国人有句谚语:“只知工作,不会玩耍,这种人将会傻”(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不说傻的事吧,长期不运动,体能也会下降,到那时将会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爬了。
去年的三月二十七日,我们来、回耗时十二个小时登了井冈山的五指峰,在井冈山地区,所有我们攀登过的山峰,五指峰的难度系数是最高的,在登上五指峰一周年之际,我们想来一次“狠”的,再上五指峰。可老天爷不帮忙,3月27日为雨天,3月28日开始放晴,考虑到多日的雨天,五指峰上山没有道路,山体陡峭,沟壑较多,人踩在湿润的落叶上及易滑倒造成危险,出于安全,我们放弃了攀登五指峰的念头,改为湘赣边界穿越。
湘赣二省,山水相联,湖南的东部与江西的西部同属于罗霄山脉,语言相同(二边都是讲客家方言),人文相近。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 产 党人在这里创建了湘赣苏区,1929年1月,红军第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在井冈山革命根地的部分红军和各县赤卫队,在中国共 产 党湘赣边特别委员会领导下,经过两年的斗争,扩大了根据地。1931年 7月,中共湘东南、湘南两特委和西路、南路、北路 3个分委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将所辖的赣江以西地区合并为湘赣省。8月,成立了以王首道为书记的中 共湘赣省临时省委(10月,正式成立省委)和以袁德生为主席的省苏维埃政府。此后,省委和苏维埃政府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发动群众,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了永新、宁冈、莲花、上犹、崇义等十几个县苏维埃政府。1932年2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红军独立第1、第3师合编为红军第8军。1933年6月,任弼时任湘赣省委书记。同时,以由红8军改编的红17师和由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调来的红18师组成红军第 6军团。1934年8月,红6军团根据中 共中央指示,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王震的率领下,撤离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湘中转移,留下部分红军在湘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由于早期的中国共 产 党人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这里在中国共 产 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彩重墨的一笔。
七点三十分,我们从井冈山茨坪出发,汽车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向西南面的荆竹山,于8点到达荆竹山,说起荆竹山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可说起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927年10月23日,毛 泽 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与酃县(今炎陵县)毗邻的荆竹山。24日清晨,毛 泽 东同志登上路边的雷打石上(雷电击破从山上滚落的巨石)向部队介绍了王佐和井冈山上的基本情况,强调部队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首次提出了工农革命军的三项纪律:一、行动要听指挥;二、不拿老百姓一个蕃薯;三、打土豪要归公。这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最早雏形。八点半我们开始翻越荆竹山,向湖南省进发,约一个小时,我们从海拔980米到达1140米的山顶,顶上立着“炎陵县桃源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界桩”,我们在那拍照留念。这几年,我们多次在湘赣边界的崇山峻岭中出没,看到的都是湖南的界桩,从没见到过一根我们江西的界桩,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江西的相关部门对勘界工作不重视,不作为。省与省的界桩还好办,肉都是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口大锅里,如果是国与国的界碑,那问题可就大了,由此,我想到了吉林图们江边防川村的那块“土字碑”,此碑为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中俄瑷珲条约》,失去大片国土后的界碑,相传“土字碑”原本不在现在的位置,当年“土字碑”和图们江之间是有一条通向日本海的通道,造成这块碑在今天的位置有二个版本,一是说清朝堪察人员界定国境时,背着界碑的人走到防川累的实在走不动了,就将界碑埋在于此;二是说俄国趁中国国内大乱偷偷的移动了它的位置。无论那种说法,都说明这块界碑的位移,使得我们失去了直接通向日本海的通道,造成了“听得到海的涛声,看不到海的浪花”的恶果,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心头永久的痛。照完相后,我们沿着山林小道向着湖南方向下山,约十点钟到达一个叫着 “牛角垅”的地方,我们在一个农家的门口休息,看到他家停放着一辆昌河微型面包车,考虑到今天有二名新驴参加活动(二位都是第一次参加户外行,装备,食物和水都没准备,空空如也就来活动了,我戏称他们是空军司令部来的),怕他们体力不支,我们决定乘车走完这十多公里令人乏味的公路。经与车主商谈,最后我们花了五十块大洋租了这辆面包车和一辆摩托车,将我们送到十多公里外的神农谷国家森森公园。它位于湘赣边界,井冈山西麓,与井冈山只是山脊之隔,面积100平方公里,园区内峰峦叠翠,溪瀑争靓。我们约十点钟,开始从海拔540米处开始了翻山越岭返家的路程。一路上青山接流水,景色特宜人,那涓涓细流,恰是一对对恋人,在那呢喃细语。那咆哮的瀑布,如千军万马,声势浩大。我们逆溪而上,满目苍翠,花香沁脾,鸟声婉转,心旷神怡。十二时三十分我们准备在一块山溪的大石头上野餐。在我们下到溪流时,一只在那觅食的野兔见到我们撒腿就跑,我们就这样悠然自得的占领了它的领地。午餐很丰盛,大家的食欲也很好,我估计,这次运动所消耗掉的卡路里又吃回去了。餐后,我们将制造的生活垃圾挖坑深埋后又继续向上前行。在我们前往东坑瀑布的路上,有一段路非常之难走,好在有曾经来过的驴友所结的绳索在那,我们抓着绳子慢慢的向下移动,在山谷,我们仰望着从二百多米直下的飞瀑,震耳欲聋,蔚为壮观。观赏完雄浑的东坑瀑布,我们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继续向上攀爬,于十五时到达海拔1245米的山顶,开始了向荆竹山的景区的下山路程,并于十六时十五分到达我们开始驴行的出发地。结束了今天的穿越。
这次穿越行走时间为七个小时,对于久违了户外运动的我来说是一次考验,自我感觉是经受住了考验。结束驴行后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行走路程长,但由于坡度较缓,上升高度也就七百余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二位新驴友,完成了全程的行走,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