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洛克路の木里、稻城亚丁穿越记(转载西祠胡同)

2
回复
1259
查看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发表于 2011-6-22 11: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注册)

x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图、文/酒哥

简介:
    木里县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最西北边,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木里地质地貌复杂,是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最典型的地带,海拔相对落差为4488米,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正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才使她那神奇得自然风光犹如一本尘封的画册,等待世人的翻阅。千百年来,在太阳、宁郎、贡嘎三条峡谷中,流传着“木氏王国 ”古老的传说也在等待我们的挖掘。
    稻城,旧时亦称稻坝,意为“山谷沟口开阔之地”。因清末曾在此试种水稻,为祝其成功,故称之为稻城。所谓“稻城,稻成也”。一九二八年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从丽江出发,经木里到达稻城亚丁,并发出这样的感叹:“在整个世界上,有什么地方还能有这样的景色,等待摄影者和探险者!”
题记:
    穿越,不需要语言,那是要用双腿付出的虔诚,寻找香格里拉注定要以行走为宿命,直至走进心灵深处。为圆香巴拉梦,国庆长假我们一行七人背上厚重的行囊上路了。

1.jpg

木里县城-→东拉村
捡到三个驴友
    经过七个多小时车程的颠簸,我们于当天下午三点半从西昌到达木里县城。在木里县旅游局长苏拉志的推荐下我们进驻一兴宾馆。在此捡到另外一队志同道合的驴友,天下驴友一家亲,出行时对一个人的信任同其背包的大小是成正比的。很简单的搭话,很简单的彼此熟悉,很简单的便成了“一丘之貉”,也许这正是户外的魅力所在罢。

为穿越囤积脂肪
    趁太阳还没西落,我们在宾馆的公共浴室洗了个很仔细的澡,大家心里清楚在接下来的五天时间已经不可能有澡洗了。收拾停当,踱出找酒,此时的木里已是华灯初上,在菜市场旁觅得酒馆一间,临街二楼。是该好好腐败一下了,为了前几天旅途的奔波,也为了后几天的穿越囤积一些脂肪。此刻高原上禁酒的告诫已无人顾及,不时便添灯开宴,一时觥酬交错,行拳划令,在推杯换盏间大家喝的不亦乐乎。酒后众人冒雨通街寻找喝酥油茶的地方,未果,郁郁而归。

如此嚣张的星空
    清晨五点半,饱受一夜鼾声摧残的我终于在闹钟的轰鸣声中勉强的睁开眼,挣扎着下了床,哈欠连天的洗漱完毕后下楼等苏局长给我们联系好的吉普车。不经意的抬了抬头,只见满天繁星点点,刹那间给我视觉上的冲击我真的无于言表,原来星星本不该一颗颗孤零零挂在天边,原来星星可以这么清澈、深邃而且如此嚣张的铺满夜空,喧闹的如同狂欢夜的派对,极亮极亮地自得其乐,看来大惊小怪是我了。

进军水洛
    六点正,我们十人分乘三辆吉普车离开木里县城向水洛进发。刚出县城15分钟手机便无讯号,直至五天后从亚丁出来。汽车沿着溪水在山中盘绕上升,路况非常糟糕,经常是厚厚的泥浆下面是起伏的石块,崎岖的盘山道仅容一辆车通行,下面就是悬崖,而且很多路段有小规模的塌陷。车在坑洼的羊肠山道飞驰,司机的技术极佳,完全把这段泥泞的山路定位为了国家二级公路,以至我们屁股长期处于滞空状态,颇有免费招待我们坐过山车的味道。

米饭打包
    晌午,众人在博洛乡的桥头饭店风卷残云般腐败完午餐后把所有剩菜打包,更有甚者,既然连米饭都不放过,一并打包带走,顺手还牵走煮熟的玉米棒若干,真是比鬼子进村扫荡来得更为彻底。重新上路,车子在原始森林穿行,道路每况愈下,沿途可见不少已砍倒横卧于地的大树,大的直径超过80公分,部分已霉烂泥中,估计是以前伐下后遇封山育林政策没能运走的产物,怅然!路在悬空的峭壁穿行,一波接一波伸延下转至另一个山峰的白云深处。这段路景色绝佳,更适合徒步感受。一路跋山涉水,终于在下午四点到达东拉村。至于路途车子抛锚,藏民挡道等等皆为插曲,倒也为旅途凭添不少情趣。当晚借宿刚建成的小学,安顿完毕后埋锅造饭,此刻中午的剩菜和打包的米饭弥显珍贵,用水泡开便是一顿丰盛的晚餐。
2.jpg


东拉村-→嘎洛
    早餐后留下捐款、文具若干,告别校长,十个人、八匹马在向导和马夫带领下开始我们一行真正意义上的重走洛克路。路在高峡半腰傍山蔓延,山上的植被不多,湍急的水洛河缠绕在山谷之中,行走其间犹如走虎跳峡,甚至比虎跳峡更美更有气势。据说水洛的金子纯度很高,含量丰富,故吸引众多淘金者,沿途都能见河边帐篷点点,那就是淘金者的家。水洛金矿则是个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的聚集处,可惜不能在这做长时间的停留,不然,必定会发掘很多的淘金者凄美故事。途经好几个大型的玛尼堆,甚为壮观,也不知道是经过多少年月的堆砌,路边废弃的碉楼此时也在蓝天白云下静默着向我们这些游人诉说着逝去的岁月。  

梦中的白水河、高山草坪   
    接下来两个多小时都是沿着白水河往上走,阳光下的白水河,水色晶莹洁白、让人昏眩!它的美丽随着不断前行,一层层在面前剥现,让人有点不堪重负,步履艰难。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河流,可惜时间短促,今生有约,再度追寻你的美丽,我绝不会再匆忙如斯!
    整个上午大家走得甚是欢畅,如同郊游。在桥边吃了顿简单但绝不马虎的午餐后过桥沿着山脊向上爬升,坡度上升很快,不断的之字路,不断的上山。山里天气反复无常,原本艳阳高照的天转瞬已经稀稀拉拉的下起雨来。雨后的山路更为难走,幸好海拔不高,加上平日勤于操练且久未沉溺酒场,走的甚是惬意。于是一路翻山越岭,转个弯豁然开朗,眼前一大片高山草坪,山腰零星点缀着藏式民居和片片金黄的青稞地,在云雾缭绕下疑是人间仙境,原来生活可以这样淡然恬静,这便是今晚我们的营地--嘎洛村。

鬼子进村
    大伙七手八脚在草坪撑起五颜六色的帐篷,帐篷在色彩简单的野外显得那么耀眼,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味高山草坪的细腻,夜色已渐渐模糊我的视线。盘点我们的干粮时才发现主食已所剩无几,于是我和虫子带着翻译(马夫)翻下山走进一农家购物。房屋是典型的藏式民居,两层全木结构,下层饲养牲口,上层住人,家里没电,仅靠汽灯和微弱的塘火照明。喝着主人端上的酥油茶顿觉浑身暖意融融,一袋烟的功夫后我们带着一公一母两只鸡及蔬菜若干踏着夜色回到营地。留守的队友已支起炉头煮好面条和红糖姜汤等着我们,倍感温馨。饭后除小吴身体有恙早早钻进帐篷呼呼外,大家团团围坐,喝着咖啡,吃着水果,还不时要腾出嘴来神侃,看来3075米的海拔对大家影响不大。九点多,一阵小雨把大伙赶进帐篷。是夜,梦中依稀听见阵阵鼾声和马铃声交相呼应,甚是有趣。



3.jpg
4.jpg
5.jpg
6.jpg

嘎洛村-→石板房
从3075米走到4372米
    早上九点拔营起寨, 今天要从3075米上升到4372米,难度可见一斑。绕过嘎洛越往上爬路越难走,坡度在加大,路也泥泞起来,非常狭窄,有些地方已经不能称之为路了。随着海拔的上升,原始森林的树木几乎全是针叶林,各种厥类、藤类植物盘根错节的缠绕在粗壮的大树枝干上,铺满丛林的每个空隙,脚下是柔软的泥土和厚实的腐叶,满目的淡绿夹杂些许枯黄,透出几许烂漫与伤感。气喘吁吁的我已顾不得周身的美景,拖着灌铅的腿机械的往上拱,四下张望,队友们大都上气不接下气,有的甚至都以马代步了,心头不禁释然。
    忘了又翻了几座山,只记得几处凹口视野开阔,人行其上,刚刚还风和日丽,巍巍群山一览无余,转眼间云雾如海浪翻腾,不时从身旁掠过,飘飘渺渺,恍若仙境。穿出树林,进入高山灌木区,忽然一阵云消雾散,放眼四周,满山的红黄,端起相机狂扫之时下起方便面似的雨来,时断时续,令人失去耐性。原来苍黄的山峰又被乳白的雨雾包围得严严实实,四周能见度极低。
    在这啃了点干粮,修整后继续前行。在经历了一段时间记忆的空白后终于抵达海拔4372米的扎和才垭口,向导说垭口对面就是神山夏朗多吉了,可惜天公不做美,除了白色的雾霭在四下翻腾外,什么也看不到。为了明早夏朗多吉可能出现的金顶,我们冒天下之大不韪,决定把营地设在山梁上。山风夹着云雾猛向我们刷来,要迅速扎帐篷,否则很快人就要感冒。找了一圈,不是牛粪就是凹坑,好不容易把位置确定下后安营扎寨。

我的老母鸡汤
    此时,一里之遥的向导已经在石板屋中埋锅造饭了,为了那鲜美的土鸡汤,我们不得不徒步过去。刚钻进屋子就被烟熏了出来,里边正在生火,想点燃雨水滋润过的木柴还是颇有难度。大家一致选举向导小仁操刀杀鸡,小仁动作虽然利索,但在四千多米的地方干点事情是那么的难,据目击者称,小仁用他那把背在臀部后的藏刀,连剁十几刀还没送这只倒霉透顶的老母鸡西去。大家围着炉火团团围坐,边烤火驱寒边等正宗的老母鸡汤,望着大家疲惫的脸,看来提水洗菜的事我只好勉为其难了,约上小莫,借着昏暗的头灯冒着雨雾来到百米开外的山涧取水。此时气温下降很快,加上山风调皮没长性,左吹吹右吹吹,憋足了劲想把雾水弄进衣领来,在起一身鸡皮疙瘩时才后悔刚才在营地为什么不多穿件扎绒衣再过来。洗菜时那雪水的冰冷至今还记忆犹新,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当我们提着用防水袋临时改装的水桶回到石板房时,只见队友们个个蓬头散发,双目无神,还以为进了难民营了。没有高压锅在高原煮食物是件痛苦的事,等到九点多也不见锅里的两只鸡有什么动静,米粥和兔子已经失去耐心,在喝了刚烧开还没出味的鸡汤后回营地呼呼去了。又过了半个小时,最后我们一致认定今晚吃鸡肉已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于是用鸡汤、大白菜泡着夹生的米饭垫垫五脏六腑先。
    饭后大伙在黑暗中冒着细雨在泥泞的山涧摸索十来分钟回到营地,各自钻进帐篷为明天高潮的到来养精蓄锐。白天的疲劳已经无法抵挡高原反应,钻进睡袋发现有点头疼,以为是个不眠之夜,但事实上不但睡着了,而且很沉,还做了梦,我的香巴拉梦。梦在稀薄的空气中支离破碎,堵塞的鼻子进氧量已供不应求,唯有张大嘴巴拚命喘息以等待抽搐过去。

巅峰南德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7.jpg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石板房-→洛绒牛场--穿梭于天堂地狱
向4902米的日萨垭口冲击
    早上被帐篷外的惊呼叫醒,朦胧中拉开帐篷探出脑袋发现外边白茫一片,一阵寒冷又缩了回来,赖在睡袋一会后下定决心要起来了。走出去,惊呆了,晨曦穿透厚重的乌云照在对面的神山夏朗多吉的峰顶上,金光灿烂,凝视金顶,有一种不可言喻的神圣感。阳光转瞬即过,四周尽被如沙云霭环绕,云雾很浓,有些许“荡胸生层云”的感觉。忽然一阵云消雾散,我赶紧窜到营地旁的最高处,极目远眺,白色的雾霭时而成条,时而成片,在脚下翻腾。山头若隐若现,远山近峰,颜色轻重各不相同,恰如水墨画一层一层渲染开去。此刻山是我们的,风是我们的,云也是我们的,大口大口的喝着云雾,忍不住俗了一回,深吸口气,放声长啸。此情此景,岂是“心旷神怡”四字所能形容的?由于雾气太重,如此美景却拍不了,只能用眼和心将这一切永远镌刻在记忆里,记住我至今为止看到诠释最为完全的自然界。
    经过这几天的磨练,洗漱对我们来说已是件可有可无的事,直接早餐后拔营起寨向海拔4902米的日萨垭口冲击。这条路人迹罕至,红黄的灌木无组织、无纪律的随意散漫着,荒芜而野性十足,人们所习惯的审美标准在此遭受前所未有的冷淡。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徒步是件苦差事,低着头看着自己双腿的交替,走路,走路,索然无味的走路。路在云雾中渐渐隐去,雨和冰雹接踵而至,灌木的高度也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变矮,一些石壁长满苔藓,石缝探出朵朵无名小花,那顽强的活力令人汗颜。再往上就进入高山草甸,山路也和前几天的大相径庭,一路的小溪、草甸还不时出现一些小陷阱,踩在草甸上,连心里都是软绵绵的。再上去就是不毛之地了,除了零碎枯黄的苔藓就是碎沙和硕石,看来离我们要翻的垭口已经不远。
    站在岩石下,前面坡顶就是日萨垭口,翻了许多山,到了这里,对从没上过高原的我,每向上迈一步都是我人生的一个新高度。也许是回光返照,这段路我们走的出奇的快,下午四点终于爬上垭口,放眼过去,四周完全是山与山的角逐,我失去地理位置确认,剩下的只是对自然界无极生存空间的敬畏。垭口另一边,如犬齿狼牙般的乱石砌成的小玛尼堆布满整个山坡,凌乱中透着一种古老沧桑的凄美。看着身旁玛尼堆上方飞舞的经幡就知道风很大,刺骨的风往冲锋衣领口直灌,带走所剩不多的体温,我们十人站在垭口来了张历史性的合影后迅速下撤。

雨夜在森林中迷失方向
    由于长时间徒步造成的关节疼痛这时候开始被放大,下山的路我们走的特别“磨”,看来高潮过后造成的疲软在所难免。下午七点半,来到一处灌木丛后马夫告诉我们再往前走五分钟就是亚丁景区的冲古寺,由于两边马帮互不来往,该是同我们说再见的时候了,于是下包结帐后他们两人赶马往回走。
    大伙在原地修整十几分钟后顶着头灯负重在四千多米的丛林中顺着若隐若现的山路往下走。天也开始稀稀拉拉下起雨来,为了防止走散,我们鱼贯而下并自觉的隔一段时间报一次数。大半个时辰过去了,我们还在漆黑的森林里深一脚浅一脚的踩着积年的腐叶烂泥往下走,向导所说的五分钟的路程何时才是个头?崎岖的山路在雨夜尤其难行,还不时有嶙峋的怪石盘踞在路中,四十斤重的背包压得腿已麻木,所以尽量用胯提着它,不断的激励其勇于进取。饥寒交迫卷走了我们体温和意志,原本用来连声讨马夫和向导的嘴开始大口的喘气。可怜的香巴拉梦,就这样在树林中被肢解的支离破碎。
    雨夜的森林视野极差,为防彻底迷路,细心的老黄不时在岔路口摆些石块当路标。当前队在黑暗中摸索道路时,走在队伍最后的老黄和我总会不约而同的弯腰提臀,以减缓双肩的压力,默契地如同无数次的拷贝。走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不禁自问,这样的自疟是否有一天会让我心力交瘁?幸好前边队友不时提示路况的喊声令人倍感温馨。九点半,我们已经走了足足两个小时,看不见终点的绝望开始蚕食我们的信念,是不是迷路了?没有任何休息,似乎也没有人希望在这种地方休息,至此绝无人再思退路,恶狠狠的咽了口唾沫,埋头向前,用无言地默契。
    在丛林中淌过一条小溪,已经十点一刻了,我们决定原地休息,由虫子和脚印去探路,并同他们约好几声哨响所代表的含义后开始支起炉子煮起姜汤来,看来实在不行今晚就在此扎营了。借着挂在树枝上营地灯的微弱光亮,我看见队友们疲惫的脸,最令我感动是他们都没气馁,更没绝望,只有坚强,要知道他们其中有三个是伤病号。
    等了半个小时还没有虫子两人的音讯,我们开始变的焦虑不安起来。又过了十五分钟,山风中飘来若隐若现的哨声,是他们!我们对着哨子狂吹一通。把他们盼回来的同时也带来好消息,再徒步半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亚丁景区的马道。

凌晨2点到达洛绒牛场
    大家背起行囊又上路了,在马道旁巧遇转山露营的两个藏民,临时决定雇他们的马驮包连夜赶往洛绒牛场。于是我们冒雨在泥泞的马道又走了两个小时,于凌晨两点到达洛绒牛场,在一水源旁的草地扎营煮饭,经过十六个小时连续的折腾,此刻方便面和热水成了最美味的东西。饭后已是凌晨四点,进帐呼呼。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洛绒牛场--圆梦香巴拉     早上从帐篷钻出来时发现原来我们的营地就处于品字形的三座神山之间,一下置身于三座雪山的怀抱,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望着周围三座神山,感动是那么的刻骨铭心。
    关于牛奶海、五色海“路遥,坡陡”的著名论断早已深入人心,但我坚信,好的风景绝对不会辜负你的付出的体力。于是我们在景区管理处把包寄存后开始向镶嵌在天堂里的两颗明珠──俄绒措(牛奶海)和丹珍措(五色海)进发。也许是审美疲劳,沿途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涧水,萋萋的芳草,秋意正浓的树林已经不能使我侧目,只是一味顺着人流在狭窄的山道往上涌。沿途记忆淡薄,留下的仅是转山藏民那满脸沟壑而黝黑的脸以及他们那份虔诚的心。
    一路上去,坎坷之中忽见坦途,眼前一片开阔,一汪碧蓝的湖水印入眼帘,如碧玉镶嵌于雪山之中,纯净安详,与世无争,在一尘不染的央迈勇的烘托下更显得清远空灵,这就是牛奶海。她静静地流淌于双峰之间,悄无声息地流进你的心里,温婉如玉。这时,我最想知道的是:我还活着吗?
    五色海则静静的躺在仙乃日的脚下,其与西藏羊巴雍措齐名,是藏区著名的圣湖,据传能“返演历史,预测未来”。此时一缕阳光透过云层在水面掠过,海子便如魔镜般变幻着光彩,灰蓝、浅蓝、紫蓝、深蓝……一切都那么飘忽不定,这哪里是海子,这分明是多情仙子的眼泪。
    神秘的雪山,变幻的湖水,满谷的秋色,天籁无声,时光凝滞......我想我已经找到了你--我梦中的香巴拉。

巅峰南德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2.jpg

后记
    为了我的大香格里拉梦,在稻城送走队友后,我独自一人背着行囊经中甸、走虎跳峡、游泸沽湖、逛丽江,最终从昆明回到南京。从禄口机场出来,暖气扑面,人世风物依旧,只得无奈地重拾刚褪下的碎片,继续拼凑着现实生活,而日常的琐碎还在惯性中滑动,都市灯影中每颗心总会有疲惫的时候,这时回忆这次穿越的点点滴滴以及患难与共的队友们,仍然那么真实入心,犹如一支强心剂,支撑着我继续前行。


巅峰南德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巅峰户外与你快乐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全国服务热线:

400-000-000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邮编:330000 Email:kinbb82@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13 Comsenz Inc.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 版权所有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