憾别牯牛降 惊喜大历山

6
回复
618
查看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发表于 2012-3-26 14: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注册)

x
1.jpg
计划没有变化快
作为驴友,好不容易又盼到了[size=+0]2011年的“5.1”国际劳动节,放假三天。原定随望岳户外的驴友去河南省新乡市郭亮村徒步,因师大的陶老师等一群驴友想攀登铅山县武夷山脉的江西第二高峰——独树尖,我于2009年国庆节去过,希望我也能带队,故邀请我加入。考虑到老婆也想完成征服江西十大高山的愿望,所以忍痛割爱,就再登一次独树尖吧,只当是毛主席当年重上井冈山。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五一节期间江西全境中到大雨,精心策划和期盼了很长时间的登顶独竖尖驴行,终于在最后一刻泡汤了。4月29日晚上22:00,实在不甘心就此窝在家里,我在巅峰户外网站发现南德驴友已组织了一支队伍第二天去爬安徽省祁门县境内的牯牛降峰,赶紧查看此山介绍和当地天气预报,没想到就在我们周边竟然还有如此奇峻秀丽的高山,更为关键的是,在整个南方都在瓢泼大雨笼罩下,只有牯牛降一片蓝天。赶紧将此信息告诉陶老师,经紧急磋商,由于南德组织的队伍已满员,我们决定自己组队,取消独树尖计划,向牯牛降进发。没想到的是,这一去,让我们经历了一次次毫不留情的阻击,三番五次的折腾,极乐极悲的变化,出乎意料的挑战,阴差阳错的惊喜。

牯牛降

从网上查阅资料得知,牯牛降位于祁门与石台县交界处,是安徽南部三大高山(黄山、清凉峰、牯牛降)之一,最高峰海拔1727.6米。因其峰顶有一黑色巨石,远看似一头大牯牛静卧而得名。牯牛降是黄山向西延伸的支脉,与黄山有相似的山石结构和地貌地况。境内群山起伏,峰高涧深,森林茂密,怪石嶙峋,溪水常流,风景如画,堪与黄山媲美。尤为难得的是,牯牛降属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地带,保留着十分完整的天然植被。有成片的原始次生林,境内地层古老,沟谷纵横,气候优越,植被繁茂,是我国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重要典型地区之一。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成立,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国家级的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自然保护区,也是华东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群山雄崎,奇峰迭出,主要山峰有大历山、骆驼峰、雪花尖、小历山,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境内地质特征明显,集花岗岩地貌、新构造运动遗迹、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邓家组、铺岭组层型剖面等地质地貌为一体,加以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犹如一座和谐统一、内涵丰富的天然地学博物馆,因此,2004年3月牯牛降被授于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2.jpg
牯牛降山势雄伟,群山起伏,绵延不绝,险峰深壑,瑰丽多姿。尤以奇松、怪石、溪瀑、云海、佛光誉为五绝:这里峰峰有青松,无松不奇异。牯牛松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树冠如华盖,干枝似虬龙,或似怪兽张牙舞爪,或象仙女广袖轻舒,有的游龙走蛇,有的凤凰展翅。千姿百态,各显神奇。虽没有黄山上的松树名气大,却比其更多一份天然情趣。从树种来说,牯牛降松也属黄山松,有人叹曰:牯牛降的黄山松姿态奇特,单株丝毫不逊色于黄山上的名松,而浩瀚的牯牛松林海,却是黄山所没有的。
   牯牛降以峰为体,花岗岩奇峰林立,绝壁千仞,怪石嶙峋。牯牛石结构奇特,造型美观,鬼斧神工,实在是大自然的杰作。或独立成景,或与青松相伴,均如诗如画,让人百看不厌。有的呈石林耸峙,石笋罗列;有的纤巧秀丽,如雕如刻。有的重叠如罗汉,有的中空如天桥。“飞来石”巨大园溜,立在另一巨石之上,中间仅一点支撑,仿佛只需稍微用力一推,便会轰然倒地。“天狗望月”石有圆圆的头、长长的嘴,支着前腿扭头向天,既形似,又神似,老天甚至还为其配置了由两块平整的巨石相叠而成的底座。其它如乌龟拜寿、石蛙跳天门、二仙弈棋、王母梳妆、中华石、渡仙船等等,无不因势象形,惟妙惟肖,让人想象无穷。
攀登牯牛降有四个不同方向,即石台县的牯牛降龙门景区,祁门县的牯牛降观音堂景区、牯牛降九龙景区和牯牛降历溪景区。这四个景区至今开发还很不完善。对于驴友,爬的就是这种没有开发或开发不到位的山。一座如此美妙的山峰突兀在眼前,让我们的心无比向往。从地图上看,我们选择从历溪景区上。这里比南德他们从石台龙门景区上山要少走70余公里的路程。就是这一选择,使我们与牯牛降失之交臂。

我们的队伍

此次登山的队伍成员名单(共19人):
第一组:陶老师(驾驶三菱越野车),成员:小陶、殷老师、周老师、戴老师;
第二组:我(驾驶圣达菲越野车),成员:我老婆(女)、张老师、付老师、周教授;
第三组:周老师(农大、驾驶长城越野车),成员:胡老师、陈老师、老谢,叶老师;
第四组:黄老师(驾驶福特轿车),成员:李老师、简老师(女)、罗老师(女)

                               历溪景区

5月30日中午12点30分,驴友们在江西师大瑶湖校区南大门合队,拍了出发前的集体照,正式踏上了牯牛降的征程。
3.jpg
  我们沿昌万公路,过余干县,在万年境内上景鹰高速,在景德镇罗家滩下高速,到洪源镇,黄老师建议再走去婺源的高速,我感觉如此可能会走弯路,其实我已到家门口50米了,为了赶路,没有进家门。我用手机打电话给侄子,打听去安徽祁门的路线,侄子马上就知道我肯定是去爬安徽的牯牛降了,于是大家推举我作为领头车带路前行。我们向北沿206国道行至三龙、过蛟潭,至经公桥,从这里向左是安徽省东至县,我们向祁门方向直行,在距景德镇市73公里处进入安徽黄山市境内,路边有国务院立的赣皖两省界牌,在此休整照相。
4.jpg
之后继续北行,在大北埠左转,沿326省道行驶47公里,于18:00来到了牯牛降历溪景区。进山道路的右边是景区大门售票处,也是景区管理部门所在地,白墙青瓦,典型徽派建筑风格。左边有小溪潺潺流过,一条木质结构长廊蜿蜒跨溪而去,由于刚刚下过小雨,青山绿带,雾缠半山,田野如洗,空气清新。这里已有几个听口音像是江浙一带驴友也在准备购票进山。
5.jpg
       第一次打击
经过五、六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目的地,下车就见如此宜人风光,大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性急的已在咔咔拍照,就等陶老师统一购好门票直接进山就是了,有的人甚至已在盘算着如何搭帐篷、晚餐吃什么。这时,传来不好的消息,景区管理员告诉我们,牯牛降主峰是核心保护区,游览牯牛降必须当天上下,不允许游客背包上山露营。这无疑给我们当头泼了一盆冰水,个个心里感觉拔凉拔凉的。我们派陶老师、黄老师和李老师组成谈判小组,与管理员据理力争,提出四点理由,希望他们慎重考虑:一是我们从江西驱车三百多公里,慕名攀登牯牛降,你就这样让我们打道回府,实在说不过去;二是你们政府网站上宣传牯牛降是可以露营的,而且还在地图上标注了一号营地、二号营地的具体位置,凭什么到了这里又不让我们上去露营;三是我们这个队伍全是江西各高校的大学老师组成的,回去后,都会将游记发在网站上交流,对宣传牯牛降大有益处;四是我们可以邀请你们管理站的同志全程带路,既是做向导,又做监督员,费用你们定多少就多少。但是无论我们如何低三下四的恳求、溜须拍马的讨好,有礼有节的斗争,义愤填膺质问,诚心实意的建议,他们都无动于衷,整整一个小时过去了,天色渐暗,毫无结果,败下阵来,失望啊、郁闷啊、痛苦啊、苍天啊........
6.jpg
或许是我们的痛苦使管理员感到一丝过意不去,或许是对我们提出的他们官网上的误导感到一丝内疚,或许........,就在我们感到彻底绝望与无奈的时候,有一个管理员向我们提出一个建议,让我们开车到离此处14公里远的牯牛降观音堂景区试试,那里有可能让我们上山露营也说不定。这个消息使我们马上又有了一种起死回生、柳暗花明、打了鸡血的感觉,个个又都兴奋起来,对这个管理员表示了千恩万谢,兴冲冲地开车向观音堂景区而去。
观音堂景区
天色已完全黑了下来,在山区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前行,大家既累且饿,好在问题有解决的希望,大家也就无所谓了。到了观音堂景区,山门是一栋木质结构的小屋。我们的谈判小组再次与当地林管站长交涉,费尽口舌,终于允许我们带包登山并在山上宿营,条件是我们必须聘请由他们指定的一名向导带队,500元一天,我们赶快答应了。真是峰回路转,大家一片欢呼。更让人高兴的是,凭着陶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花言巧语,站长竟然给了我们教师待遇——虽然我们没有一人带教师证,进山门票由每人70元降为50元,省了20元,这让我们充分享受到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自豪和价值。但住宿非常贵,三人间300元,远近别无分店,咬咬牙只得住下。
7.jpg
  进入检票处后,沿公路下行不远就是景区接待游客的中心“牯牛山庄”。这里的接待能力较大,在一个人工湖畔依山伴水建有一大片木屋供游客住宿,这就是我们要住的宾馆,这个人工湖叫“牯牛湖”,实际上是座小型水库。“牯牛湖”在绿色景观灯照映下,更加绿意盎然,山边的翠竹和木屋倒影在湖水中,湖水清澈见底,微风拂面,波光粼粼。湖的对面有一个舞台,每天都会表演节目。晚饭就由宾馆餐厅配菜,大家吃的特别香。其实如果我们自己点菜,光看那菜谱,就贵的吓人,配菜倒显得便宜多了。吃完晚饭,我就回房休息了。我们住的木质小楼,屋内装修挺不错的,但就是不隔音,隔壁呼噜声,声声入耳。陶老师拿着我的相机在牯牛湖照了很多夜景,的确十分美丽,有的照片堪称经典。
10.jpg 8.jpg
第二天一早,天气晴好。吃完早餐,我们打好背包,来到“牯牛湖”边,等待为我们带路的向导。期间,我们再次欣赏观音堂景区,其主要景点有仙女潭、黄龙潭、大演坑、小演坑、仙人聚会等,这些景点分布在山涧各处,都有栈道相通,由于我们的兴趣点在山之巅,所以这些景点我们都没有一一去看。围绕观音堂的主要山峰有大历山、骆驼峰、雪花尖、小历山等,风景集“雄、险、奇、幽“于一身。森林覆盖率高达98%,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500/cm3以上,故又有“天然氧吧”之称,景区内新建竹木别墅、红茶坊、徽州艺馆、浏览栈道等旅游基础设施,使它成为人们观光、探险、休闲、养生的新热点。7点多钟的时候,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对面的舞台开始有演职人员准备为游客演出,陶老师有些技痒,他一大早已经吹了一段时间的萨克斯,甚至吵得有睡懒觉的游客提出抗议,此时见舞台已布置好了音响,便带着葫芦丝跑过去与舞台老板联系,想表演节目露两手,老板高兴地答应让他上台演出,反正不要演出费,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陶老师便吹奏了一首葫芦丝经典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确实有些功底,引起阵阵掌声。我跑到舞台上给他抓拍了几张照片。之后他又吹了一曲什么,我叫不上名字。此时,向导来了,我们要正式出发了。
9.jpg
骑路人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4: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2.jpg
第二次打击
向导是一名不到四十岁的中年男子,一看就属于山里的汉子,姓刘,电话是13329092759。黝黑的皮肤透出矫健。我们问他上到牯牛降大概要几个小时,结果他的回答又让我们的心从沸点跌到了冰窟。他说,从这里爬山,爬的并不是牯牛降,而是大历山,海拔1526米,是仅次于牯牛降主峰的第二座高峰,这一下我们全都傻了眼。登山的人,都有一个通病,就是一定要征服最高峰,如果大老远跑来爬个第二峰,那简直如同嚼蜡,失望与沮丧又在队伍里弥漫开来。我是不死心的,要求向导无论如何也要带我们去爬牯牛降。我建议,是否能从这里开始爬山,穿越至牯牛降,向导费好商量。向导说,如果从这里经大历山穿越至牯牛降,再从历溪景区下山,有70多公里的行程,而且大部分山路属于原始状态,至少需要三天时间。估计我们这支队伍无法完成穿越,因为体力、装备、时间、食物和水等诸多因素都要考虑。
就在我们万念俱灰的时候,向导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实在想上牯牛降,在他所住的村庄——桶坑,后面有一条小路,可以插到牯牛降,相当于从大历山与牯牛降之间上山,大约30公里左右的行程。我们可以先开车到达村里,然后开始爬山,预计明天中午可以登顶牯牛降,下午4点钟之前到达历溪景区,再租车将我们几个司机送回村庄,开自己的车回到历溪景区接队伍返回南昌,虽然强度大,但目前这已是唯一的办法了。同时向导提出,如果按此计划登山,为安全起见,必须再加一个向导,一个带路,一个收队,而且万一有人体力不支,他们可以帮我们背更多的装备,向导费每人500元。大家伙一听,好啊!可以啊!立即行动吧!
那是相当的惊险
等到第二个向导来了——约莫50岁左右,头发已经斑白,一看也是一个很实诚的人,我且称他为老向导。已经是上午9点钟了。我们一行四辆车19头驴外加2位向导,开车出检票处。当时我就感觉有点破釜沉舟了,如果这次又不成功,连回来的可能性都没有了——因为再回来又要买门票,金钱损失事小,关键是时间耗没了。开车来到进村前的公路旁边的一个小村庄前,刘向导说,进桶坑的路轿车没法走,要将黄刚的车停在老向导家门口,装备全部放到其他三辆越野车上,车上的人随老向导步行走小路到桶坑,估计也就40来分钟,与开车的速度差不多。
这样我们三辆越野车冒险向桶坑村开进。陶老师一马当先,我紧随其后,农大周老师垫尾。刚过路边的村庄,就是田间小路,汽车一边挤着高高的田埂、一边半个轮胎搭在路牙上吭吭哧哧的走着。在过一户农家房子时,汽车几乎是贴着墙体擦过。好不容易过了过了田间小路,汽车又在一片茶园中穿行,安全是没有问题,但两边的树枝划着车厢哗哗响,真是响在耳中,疼在心里。进山了,此时我们才发现,所谓的进村路,估计是当地人开着小四轮拖山货轧出来的路,路的一边是陡峭的岩石山体,长满茂密的灌木,另一边又是万丈深谷,路是如此之狭窄,别说会车,就是对面走来一个人,都难以交汇通过。为了不至于掉下深渊,我们都尽量贴着山体缓缓而行,车厢划着树枝而过也在所不惜,只要不划到岩石,更不要掉下深渊就阿弥陀佛了。即便如此,危险还是发生了。陶老师的车在向右转一个90度弯的时候,就在整个车体刚要通过时,右后轮将路基压垮,悬空起来,而左前方车头又即将顶到山体,已没有了继续右转前行的余地,车就这样三轮着地的停在了悬崖边上,右后轮下的泥石还在不断的哗哗往下掉,空隙不断扩大,如果不尽快脱此险地,车子就有可能滑下深谷。大家赶紧下车,先用救援绳将车头与大树系紧,延缓汽车下滑速度,陶老师再将车一点一点的挪出了险地。好车就在此时充分显现出了它的价值,大排量,四轮驱动,再加上车手的经验,终于化解了危机。
3.jpg
4.jpg 5.jpg
我和周老师吸取陶老师的教训,在转弯前,要对着山体尽量往上开,然后紧贴左边山体转大弯,刚刚好可以转过去。三车过后,大家长舒一口气。恰巧此时,步行的几个人也都赶到了。几百米后,车子到了桶坑村口,这里也最多只能停三部车。大家欢呼雀跃,准备好行装,在村头合影后,9:30钟,开始向牯牛降进发。
8.jpg 6.jpg 7.jpg
第三次打击
能够直指牯牛降,虽然几经折腾,大家依然无比兴奋,个个欢声笑语,奋勇争先。队伍在茂密的丛林中攀登,耳边溪流声声。不到一个小时,就由起点的200米拔高到600米。就在此时,第三波打击降临,而这次打击是致命的,使我们彻底告别了牯牛降。
一个长的象鼓上蚤时迁,矮小但很精壮的汉子,连吼带叫,箭步如飞赶了上来,把我们截住。队伍被迫停下来,原来这汉子也是当地护林员,还是接到保护站站长的电话,才得知有人偷偷进山,挨了一顿训斥,气急败坏的就撵了上来,把怒火全部倾泻到我们身上,坚决制止我们上山。队伍里当时就有人绝望的仰天长叹,悲愤欲绝。我们再次派出谈判小组与他交涉,看得出向导也很希望我们能成功说服管理员,毕竟两天赚1000元向导费的机会并不多,所以他俩也帮着说了许多好话。大家乱七八糟的出了一大堆主意,有人建议,反正我们人多,不如把这人捆了,我们明天下山再放人。大家哄然叫好,却没人动手,管理员听见也只是笑笑,不以为意,他也知道这肯定是我们的气话和玩笑话,不作数的,心里有气,过过嘴瘾罢了。我们虽然招数很多,但全都不好使,人家一招就一举粉碎了我们的阴谋诡计:不接受罚款,不接受贿赂,不打架,但就是不准上山。我们一大群人只好乖乖的被管理员押送下了山。
9.jpg
管理员的老家就是桶坑。在他家里交涉期间,保护站副站长亲自驾驶摩托车从10余公里外赶来,方让人感觉事态严重,好在没有真捆人,否则麻烦大了去了。可能是考虑到我们都是很讲道理的知识分子,站长的态度倒是相当客气,殷勤地打着招呼,管理员也沏着茶,并好言相劝,一再建议我们去爬大历山主峰,说那也是一座相当不错的山,边劝着还不忘顺便推销他家今年新上市的祁门红茶——祁门红茶也是中国名茶之一,来的路上就有很多当地人向游客兜售祁门红茶。到了这时,大家已明白,这次驴行不可能攀登牯牛降了。我们提出了几点意见和要求,一是牯牛降官方网站确实有对外地游客误导之嫌,我们也是受害者,来来去去的折腾,精神损失不说,关键是时间损失太严重了;二是我们如果再回观音堂景区,爬大历山,门票的问题如何解决。站长说,只要我们回观音堂景区,他保证无需再购买门票。我们想想,虽万般无奈,也只好原路返回。我们有些老师还真的在管理员家买了很多红茶,这真是让管理员自己都没想到的事:既制止了一起游客私闯核心保护区事件,还向被制止者成功推销了自家的茶叶,真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估计他今后会将此作为一件相当值得骄傲的事情向同事吹嘘。看看时间,已是中午12点了,白白折腾了一上午。
惊喜大历山
历尽艰险,重新回到观音台景区。我们只留下姓刘的向导,虽然没有完成带领我们穿越牯牛降的任务,但我们还是给了老向导100元辛苦费,他也非常高兴。大家在停车场就着干粮解决了中餐,14:00整,开始向大历山顶峰进发。
站在大历山脚下,向右前方看,只见丛林郁郁葱葱,一片苍翠,林相极好,为其它地方少见。前面骆驼峰真像一只骆驼昂立在群峰中,这是早期中粒花岗岩形成的锥状山峰,整个牯牛降以峰为体,花岗岩奇峰遍布整个园区。队伍向上爬了不久,栈道就没了,一条小路蜿蜒曲折地向上延伸,消失在高大茂密的丛林中。路边立了一块告示牌——禁止游客继续前行。我们又见到了那位老向导,他正和几个管理员就地就着小菜,喝着小酒,把住路口,不准游人从这上山,一般游客最多也就到此打道回府。看来整个牯牛降禁止背包族上山确实属实,管理站还真是对我们网开了一面。在海拔400米处,有一景点:黄龙坟,据说是善庆禅院的数任方丈圆寂后葬的地方。黄龙坟上方,有两棵参天大树,一棵为松树,另一棵为株树,树龄都很大,恰似龙角。从上往下看,这种造型,很象一条巨龙,俯冲黄龙潭,正对着牯牛湖,构成黄龙吸水。过了黄龙坟,眼前的山路地势陡峭,很多地方都要四肢并用,极为艰难。向导说此为好汉坡,以能不畏艰险而顺利通过者为好汉,故名。此时队伍里已有人开始体力不支,甚至出现抽筋现象。问向导离顶峰还有多远,向导说,这才刚开始爬呢,十分之一都不到,有人一听,感觉当即就要崩溃。好在队伍里还有极为年轻力壮的牛人,分担了一些重量,否则后果严重啊。
10.jpg
骑路人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4: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2.jpg 3.jpg
大家原以为大历山只有1500多米,和我们在江西爬的十大高山(一般都在2000米上下,最低也有近1800米)相比,应该强度不会很大。但没想到坡度如此之陡。由于山体太过陡峭险峻,山道只能沿山脊背修砌,全程山路基本上是50度以上的坡度,直上直下,登山强度超乎想象。应该说有了这次登山经历,攀登江西所有的山都不在话下。
5.jpg 4.jpg
终于上到好汉坡,见一岩体形式座椅,乃寿星椅,是岩石沿节理风化崩塌形成。牯牛降花岗岩岩体除原生节理较发育外,受后期断裂构造的影响,次生的构造节理也此较发育。节理在冰壁、水流、植物根系的作用下易裂开剥落、崩塌,形成各类巧石、奇峰等玲珑剔透的地貌景观。此时已经有人大腿拉伤,每爬上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队伍越拉越开,好在我们带有对讲机,前后不断地沟通,相互鼓励。队伍里的陶老师、张老师、付老师等都是体育老师,对运动拉伤的护理与恢复很有招数,每次停下来休息,就对体力不支或大腿拉伤者进行按摩,稍微缓解他们的肌肉疼痛。所谓的按摩,也就是受伤者半死不活的躺在地上,另一人坐在石头上,用脚在受伤者的大腿上踩踩而已,因为,按摩的人自己也累得个半死,哪有体力真正实施按摩。队伍艰难地前行,倒是南大艺术学院副院长,八一桥头白猫黑猫和赣文化长廊及庐山山门的作者周教授,此行年龄最长,极富激情,极具感染力,谢绝帮忙,一路上哼着小调,感觉相当轻松的样子,当然,他的装备大部分由强驴背负了。
到达海拔约1100米,向导说离露营地已爬完五分之三的路程了,离顶峰也就走了一半。这里有一处景观——鸳鸯石,也有叫母子石的,两石相距0.5米,高4米,宽分别为15米、25米,亦属沿节理风化崩塌而成。这里向右有一条向下的分叉路,走100米左右,有最后的水源,由于强度大,水的消耗量极大,我们将所有的空瓶子全部交给向导,由他帮我们装满水,有了水,心里就踏实多了。
6.jpg 7.jpg
继续向上爬行,又增加了水的重量,苦和累是必然的。到了鲤鱼背,顾名思义,这里山势狭窄,宽不足两米,两边是万丈深渊,坡度且陡,山上强劲的横切风吹来,人都站立不稳,险象环生。大家四肢着地,在原生态岩石上向上艰难爬行。爬大历山,大家都有一个同感,就是当你站在一座山峰下仰望高高的山头时,你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这就是最高点——主峰,但是当你一旦将它征服,你又会发现一座更高的山峰如墙壁一般横亘在你的面前。更为要命的是,这一座山峰,就是下一座山峰的起点,两峰之间根本就没有一段哪怕是稍稍平缓的路,可以让你缓冲一下,使上山时不断受到高强度蹂躏的那几块肌肉,得到一点点休息或恢复,下坡路更是一种奢望。这种山让人爬起来相当的感到崩溃,队伍里已经有人绝望了。好在沿途风景壮美,累了,随地而坐,身边无松不奇,无石不怪。你再远眺对面山岚,薄雾飘渺,一片片绿意随意点缀在灰色的万丈绝壁,青色的山岚延绵不绝,犹如一幅壮观山水画。难怪周曙大师大呼过瘾,说此次登山,极大地丰富了创作题材,激发了创作灵感。
10.jpg 8.jpg 9.jpg

骑路人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4: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2.jpg
此时传来好消息,黄刚等一批体力强悍的驴友通过对讲机报告,他们已经到达露营地,这给后面的队伍带来极大地鼓励。下午6点左右,全体成员陆续到达露营地。露营地也是在山脊上,离顶峰应该还有100多米的海拔高度,只不过是比其他地方宽一点,坡度平缓一点,搭下我们九顶帐篷就已经蛮紧张了。上山的一面照旧是陡峭的山坡,山脊两边松树高大挺拔,灌木茂密,多少抵挡住了高海拔的大风,确实是个搭帐篷的理想之地,但野外生火做饭确实有防火安全之虑,所以说,整个牯牛降禁止背包族上山露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趁天黑之前,大家开始生火做饭。此时,有的人由于上山时对喝水没有控制,现在发现水不够用了,这也给大家驴行上了生动一课。在这高山之上,品尝美酒佳肴,互相祝贺,谈笑风生,个个都相当有成就感,这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记得单位有时组织大家外出旅游,很多年轻小伙爬山还比不过我们这些都快年过半百的人,体检时,“三高”年龄越来越低,我们就越有成就感,就越有动力。大家一直闹到深夜才陆续钻进帐篷睡觉。后半夜的时候,有人爬出帐篷,查看外帐是否被风吹掉了,这都是第一次在山上搭帐篷带来的正常反应,可以理解。
4.jpg 5.jpg 6.jpg
第二天早晨5点来钟,陆续有人起来,说是要上到山顶去看日出。于是大家纷纷钻出帐篷。此时天气尚暗,寒雾阴霾,有雨点飘过,大家穿起冲锋衣,抵御寒冷和小雨,迤逦向山顶爬去,过了一个山头,微微喘气出汗,罗老师望着眼前又一耸立的山峰感叹道:到底还有几个山峰才能真正登顶啊!我开玩笑地说,应该还有四个山头了。她说不可能,如果还有四个山头,岂不是相当的折磨人吗?大家说笑着向上爬。路边有一颗松树,长的十分奇特,粗壮的树干在离地不足2米处突然向水平方向平均伸展出5条枝干,这是不是大历山游记中记述的孔雀开屏景点呢?它的东侧应该还有一个景点叫“藏军洞”,由花岗岩巨石崩塌后沿山坡斜面堆砌而成,洞长30米,深6—8米,可容纳百余人,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曾是新四军游击队的根据地,可惜我们没有看到。
7.jpg 8.jpg 9.jpg 10.jpg
骑路人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4: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4.jpg 1.jpg 2.jpg 3.jpg
果然是又翻过4个山头,终于登顶。由于飘着雨点,远处山岚若隐若现,虚无缥缈,云雾在山间流淌,不,那是黛色的山岚因山风的吹拂而漂移。日出是看不到了,在但大家同样兴奋,拍照、唱歌、嗦泡、打太极拳,无所不用其极,回想整个出行过程的曲折艰难,山之险峻,登顶的强度之大也远远超乎想象。但当你历尽艰辛,成功登顶,置身于山的最高点时,或极目远眺,雄奇秀丽的大历山,群山起伏,峰高涧深,森林茂密,怪石嶙峋,你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卷;或倚身于松海林涛之间,坐看云起云落,不禁凝思遐想,得意忘形,这种心境非亲历之人不能感受尔。
6.jpg 5.jpg 7.jpg
返程
下到营地,烧水做早餐,收帐篷,7点钟,拔营下山,又是一番痛并快乐的折磨,不必赘诉。11点下到山底观音堂,游客见我们这一行从山顶下来的驴友,背负沉重的登山包,手持登山杖,很专业的样子,露出钦佩羡慕眼光,这是很正常的反应,我们见怪不怪。倒是我们自己人,下得山来,终于松口气了,就开起了自己人的玩笑,说谁谁谁开始相当的牛,一往无前向上冲的样子,可没几下,腿就抽筋了;还有谁谁谁,总是在后面指导前面的人,爬山时要高抬脚,前面的人最终忍无可忍地说,我哪里还能抬得起脚呀!说笑着将装备装完车,原途返回,出山门,大家在刻着“牯牛降”标志的景点照了合影。13点钟左右,到景德镇吃中饭,给车加油,15点多种上高速,18点左右,安全回到南昌。
8.jpg 9.jpg
10.jpg
后来,大家言及次趟登山驴行,几乎一致认为:喜出望外,值!真值!周教授很有文采,回来后,赋诗一首,赞此次驴行,今录之以作本文结尾。
《游大历山》
2011年4月30日至5月2日,应陶表弟之邀,首次参加驴友活动。一行19人,结帐10顶,欲宿营安徽祁门牯牛降主峰,先后2次被阻未果,无奈改攀次峰大历山,然而出乎意外,此山非彼山也,峰刺云天,奇境绝胜,饱揽而归,意犹未尽,以诗记之。
茶歌飞半岭,菜花盈满町;
杜鹃映绝壁,晓雾染松林。
日暮孤鸟唤,峦舟云海行;
顿足峰尖上,击杖奏天磬。
                                                       骑路人  
                                                      2011年5月4日初稿
                                                    2011年9月2日完稿
骑路人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2-3-26 15: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那绿油油的山脉就有一种冲动的感觉。
本愚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2-3-26 16: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塞!一群文人骚客也玩户外啊,还很高档哦!{:5_179:}
老汪1958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巅峰户外与你快乐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全国服务热线:

400-000-000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邮编:330000 Email:kinbb82@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13 Comsenz Inc.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 版权所有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