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2010年12月15日,江西喜降今冬第一场雪。第一场雪,来得快,去得也快,第二天就转晴了,没有耽误我们计划的12月18日赣北第一高峰九岭尖的穿越之行。
12月17日下班回家吃过晚饭,带着几分雪后的欣喜、紧张和丝丝寒意,我们一行22人乘着夜色向当晚的露营点九仙村进发。我们大概是在19时前离开南昌鄱阳湖大酒店的,上南昌大桥,进入320国道沿新建望城,经高安大城,转入226省道就到了奉新县城。然后转入314省道经上富镇再驶入232省道。车过上富以后,基本上就是爬山蜿蜒而上,到了澡溪乡,再前行不到10公里就到了我们当天的目的地九仙村。
一、泡九仙汤温泉
九仙村因村中名泉九仙汤而得名。我们也正是慕九仙汤之名而选择在九仙村扎营的。到达九仙村时,时间还不到22时。但山里面寒气很重,屋顶上还铺盖着前几天下的雪,加上坐了近3个小时的车,而且后面一段又是上山公路,大部分人都觉得又寒冷又疲倦,希望早点休息。我们选择在九仙红太阳幼儿园的院子露营后,大家纷纷下车扎帐篷,原计划晚上的泡温泉,一开始只有我和神游客两人参加。
始建于北宋年间的九仙汤,斑斑驳驳的墙体似乎在诉说着那一段段不可磨灭的印记
清道光十六年孟秋月重修的九仙汤门楼
立在九仙汤圆形温泉池旁的一块石碑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经过仔细辨认和判断,是如下文字:永乐十三年黎如秀重修,嘉庆十九年黎朝洛重修,道光十六年众姓重修墙院。看来这个村庄里黎姓可能是大姓。
大门左边的两块石碑
大门右侧的一块石碑
晚上10点多一点,我们俩顺着昏暗的灯光沿着一条麻石铺成的小路找到了九仙汤。据了解,古时候这是一条通往湘、鄂的交通要道,19日我们从九岭尖下到白沙坪时,在那里看到了几处古迹,基本可以印证此说法。
推开九仙汤虚掩的木门,一股带着硫磺味的热气迎面扑来,在昏暗的灯光下一口用麻石铺成的直径约三米的圆形水池展映入眼睑。池中有几位当地村民正在享受着这老天赐给他们的这股热水。当地的村民都习惯了裸浴,我们也不能脱俗,但高达50度的水温,让我们无法将身体全部浸入水中,只能不停地用手将池中水往身上浇。神游客还不忘拿出相机对着池子拍照。在水雾缭绕的仙境中,我们俩和几位村民边泡边聊,打听着九仙汤的过去和现在。同时,在寒冷的冬夜里感受着这种冷热的交替,体会着寒夜里赤裸泡温泉的情趣...... 往事越千年,坐在这历经千百年的麻石旁,洗着这千百年温度不减的原始温泉水,让人不禁想起北宋诗人黄庭坚来,不知这位大文豪当时坐在哪个位置哪块石头上泡着温泉,他的那首诗是否在此作下的!据当地村民讲,九仙汤上午7时至10时供村民洗漱物品之用,10点以后到第二天早上7时专供男性免费泡温泉。女性免费泡温泉的地方在路口的另一栋平房里。因为免费,所以村子里的人每天都要来泡一泡,天冷的时候有时一天要泡个两三次甚至更多,因此只有越晚去,泡温泉的人才会越少,过了凌晨,除了外地人,基本没有本地人泡了。另外,村里还有两处收费的地方,一处就在九仙汤的隔壁,15元一位;另一处离得稍远,条件也可能更好,要48元一位。
泡了将近半个来小时,整个人神情气爽,真是舒服极了,来时的寒意在回露营点时一点都没有了,真是不虚此行呀。回到营地,他们已经把帐篷扎好,不少人已经钻进帐篷休息了。神游客又极力鼓动其他驴友有必要去泡一泡这难得的没有渗其他成分的纯天然温泉。有几位驴友经不住劝说,也去体会了一把九仙汤的温泉,泡过后都觉得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