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箱体外观基本完成,准备进入下一阶段----升顶 今天上午将箱体的护角完善了一下,从目前情况看,除了左侧防护罩的液压支撑杆和所有的门没有制作外(说明一下:没有安装左侧防护罩是因为M8的不锈钢螺丝不够了,去市场买还得耽误时间,待哪天顺路买了再安装也不迟;所有的门还没有制作,因为需要等内衬板完工并将角铝安上了才能按实际尺寸做门),箱体制作及外部装饰基本完成。完全一个人的DIY,用了五个月零十天制作的箱体,全部按照事先想好的思路和设计的图纸进行施工,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看着还是很满意的。
下步要开始制作升顶部分了。根据设计,升顶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顶升机构。一开始设计的是用丝杠顶升,考虑转动丝杠时如果出现水平位移,那转动起来就会相当费力,丝杠在车顶会突出近80公分,在开阔地带容易接雷。第二稿设计是采用微型手摇卷扬机的办法,为此还采购了不锈钢的卷扬机和3毫米的不锈钢丝绳,后又考虑每次升顶和落下时都要上到车顶进行操作,还是把它放一放,如果第三套方案失败在研究这个。现在准备进行的是第三套方案,利用四只电动推杆进行顶升。淘了四只6000N的电动推杆,行程500毫米,卖家给调到30秒全部升起,但顶升力好像达不到那么大。不管它,达到50公斤就足够了(我试了一下,单只推杆顶一个办公桌,上面还放了两箱复印纸,能顶起来)。现在主要担心的是同步问题,接在一起试总有慢的,到顶时(500毫米)能差3公分左右。至于平行度和垂直度还问题不大,可以慢慢调嘛。二是升顶部分的“顶”。这个顶长度3400毫米,宽度1400毫米,上面安装4块100瓦太阳能电池板(有角度调整功能,以发挥其最大效能);还有动中通卫星接收系统的天线;再就是一个硕大的全景天窗,可以躺在床上看星星;固定单反相机脚架的机构。这个顶制作不太难,主要是牢固度和尽可能地控制重量。三是升顶部分的四周。四周的高度为400毫米,即升顶的高度。两个长边(3400毫米)为铰链折叠式,用不锈钢铰链将其固定在车厢顶部。两个短边(1200毫米)为拆装式,落下时拆下放在车内。长边每侧设有外推窗,短边每侧设有固定窗,以保证箱体内采光、通风良好。所有操作均在车内完成,而且两个短边均为拆卸式,关键时做为逃生窗使用。
操作方法:用主令开关控制顶的升降,首先将顶升至450毫米左右,将两个长边推起,用临时支杆支撑一下(防止自己倒下),将两个短边取出,放在相应位置上,用快速夹具与长边连接并固定;将顶下落至长边上缘,也用快速夹具锁紧,四个步骤完成升顶,估计用时三分钟之内,熟练后两分钟搞定。
以上是我的升顶设计。升顶部分是整个房车制作中心里最没底的部分,不知是否成功?制作中会随时出现各种状况,到时再请教各路神仙。
发几张图吧,先将场地收拾一下,准备进行下步。
这就是电动推杆,6000N的,就准备叫它呆在这啦。
上边使用的24*47*10油封,调整好后周边用胶封上,再压上盖板,没得说的。
明天带个小电瓶试试,看看油封的功效和举升速度。
先透露个秘密,下周开始还要进行另外一项DIY,与我的厢式房车无关的DIY,估计很多钟情于依维柯的童鞋会口水流一地,哈哈....哈哈....。
| |  |  |  | 巅峰南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