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太线穿越游记(九):D7:高度

6
回复
1261
查看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发表于 2014-3-20 12: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中文注册)

x
鳌太线穿越游记(九):高度
高度
D7: 7月22日
天气:大雨转晴
线路:大石河营地(海拔3183米)——万仙阵(海拔3564米)——雷公庙(海拔3533米)——东跑马梁(海拔3507米)——大爷海(海拔3590米)——拔仙台(海拔3767米)——大爷海(宿客栈)
停了十几分钟的雨竟然让大家对老天爷感激涕零
一夜的狂风大雨,令人心烦意乱,几近崩溃。
7月22日6:00电闪雷鸣,风雨交加,更是让我们无比痛苦。由于帐篷进水,我的相机包也进了水,相机差点被水泡了一夜。大家在帐篷里商量,由于下一站至少可以到达大爷海或是大文公庙,都可以住客栈、生火烤衣物,所以无论如何也要出发——我们基本上已经没有干衣物了,谁也不想再在帐篷里与风雨搏斗一天一夜。于是大家开始在帐篷内做早餐,其实也就是方便面加点香肠。早饭过后,雨势并未停歇,但却不能再耽误了,尽管冷的索索发抖,但还得穿上昨日的湿衣物,将鞋子里的水倒出咬牙穿在脚上,也没办法拍一张营地照片,快速收拾帐篷装包,9:00冒雨出发。
穿过营地就开始拔高,顶点就是太白山景区之一:万仙阵。垂直高差与昨天的九重石海差不多,都是400米左右,只不过登顶万仙阵的路基本上是丛林和高山草甸,夹杂着岩石,有强度但难度不大。由于装备进水,大家感觉背包明显又比昨天更重了,所以山坡爬的还是相当的痛苦。据说附近有一处墓地,是一位叫“老边”驴友的衣冠冢,驴友一般都会去凭吊一下,大雨中我们没有见到,向导也没心情指点,就这样错过了。10:05海拔3400穿出丛林,进入高山草甸,老天爷竟然雨停雾开了,这使大家心情大好,站在山坡上大声吼叫着发泄心中被大雨压抑的郁闷,虽然清新的空气仿佛还是能够滴出水来,但总算能够让我们一睹太白山的真面目。回头俯视大石河营地,山青如黛,垭口草甸在翠绿的山林包围之中,坐北朝南,若在冬季,真是一块好营地。再远眺秦岭大梁,仍就隐藏于翻腾飘忽的云海之中,这已让我们对老天爷感激涕零了。继续前行,抬头仰望山顶,好像顶峰就在眼前,其实这是错觉,眼前的山顶只是一个小小山包之类的平台,阻挡了视线,等你爬到那里,会发现前方又是一个顶峰,就这样爬完一个顶又一个顶,没完没了逗着你玩,直到你崩溃。
9071cfbegx6CFv91HSKd6&690.jpg
9071cfbegx6CFv8YTDd5b&690.jpg
10:25海拔3450老天爷跟我们开了个“托大”的玩笑,竟然开始了小雨加冰雹,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这让我们情何以堪。顶峰又隐藏到雨雾里面去了。好在今晚一定能够住进客栈的目标给了我们莫大的精神动力,否则真的会对天哭诉:苍天啊,你对我们太不公平啦!硬着头皮往上爬,11:50海拔3543米,终于上到顶峰——万仙阵!
最后的三公里路标绝对是骗人的
和传统意义的登顶不同,万仙阵也不是山尖,而是具有秦岭山脉显著特征的雄伟开阔的大梁:明显是一个更高的平台,气温也明显降低了很多,山风吹过,冷的人直哆嗦。万仙阵最抢眼的,就是遍布平顶的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如森林般的玛尼堆、十分壮观。随着雨雾的弥漫,就像有千军万马在这里集结,更如群仙众神在此聚会斗法。关于万仙阵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取自“封神榜”的万仙阵。传说万仙阵是截教的通天教主为了对付老子和原始天尊而摆下的一个阵,此阵厉害无比,飒飒寒风劈面催,纷纷杀气透灵台,能够将众仙困于此阵,万仙阵由此而来。二是由驴友堆砌而成。驴友历经千辛万苦爬到此处,艰难的攀登基本结束,余下的路程都是在太白山景区行走,所以驴友会在这儿大肆休息庆祝一番,顺手垒一些玛尼堆指示方向,久而久之,这儿的玛尼堆就十分壮观,犹如众仙列阵,所以叫万仙阵。我认为万仙阵的名气是二者相得益彰的结果。
我们本想也在万仙阵找几块石头砌一个玛尼堆,无奈附近能够搬得动的石头基本被驴友堆成了玛尼堆,要想堆一个新的,得走挺远的路,到玛尼堆群的边缘,由于担心下大雨,只得放弃,我们只能在心中默念:唵嘛呢叭咪吽。过了万仙阵,眼前就是平缓宽阔的太白山大梁,相传为光武帝刘秀练兵点将之所,又与鳌山西跑马梁对应,故名东跑马梁。说明我们真正告别了无人区的穿越,进入了太白山景区范围,令人激动不已。沿着修整平坦的小路上红色箭头路标前行,沿途都是神奇迷人的草甸风光,恢宏震撼的冰川遗迹,变幻莫测的云海奇观,引无数驴友竞折腰。雨雾又浓起来了,呼啸的狂风使我们相距几十米就呼叫不应,我们必须跟紧向导。
11:00海拔3517,到达雷公庙,庙宇的墙体取自当地的岩石围砌,但已多处坍塌,房屋仅剩几根破损柱子在勉强支撑着,一片荒芜破败的景象。但从其占地和仅剩的残垣断壁看,雷公庙应有一定的历史,繁华时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只是来此朝拜太过艰辛,故此逐渐消退。雷公庙继续前行,雨雾逐渐演变成小雨继而中雨,能见度再次降到不足50米,感觉前方平缓的东跑马梁总也走不到尽头,路两边草甸茂密,岩石缝里遍布水洼。向导说,如果天气晴朗,可以清楚的看见秦岭绝顶拔仙台的雄姿,也能看到远处苍山连绵起伏,风景甚是美丽。多数驴友这段路边走边停边拍照,要耗去两三个小时。而我们此时已是饥寒交迫,风吹雨淋,连停下来吃点东西都不能,因为雨大风急,稍一停顿,体温立即陡降,直冷的双手发麻,失去知觉,所以只能拼足老命往前赶路。刺客年轻,也扛不住刺骨寒风,早已一骑绝尘,飞也似的一个人向大爷海方向跑去,但愿他不要迷路。正当大家极度疲劳的时候,见到脚下一块岩石路标上,赫然写着“大爷海  3公里”几个红色大字,这让我和李老师终于松了口气,按路标最多一个半小时就能到达大爷海了,于是大家就像突然打了鸡血似的,吆喝着加快脚步往前赶。
12:00开始爬坡,看来东跑马梁的路程结束了。大雨中看山坡并不陡,好像也不长,但爬着爬着,就发现这段山坡变成了几乎不亚于登顶万仙阵的高强度拔高,其实我们已经是在攀爬太白山主峰西面山坡了,只是雨中无法看清山峰的全貌,又被刚才那个“3公里”路标误导,怎么也没想到还有如此一段超长超高的山坡要爬。至少8级以上的刺骨寒风,裹着急速的雨线无孔不入的浸透我们全身,现在只要一停下来就会失去体温,冷到直接晕倒,这段山坡几乎将我们最后一点体能完全榨干。我问向导,有没有带过像我们这样倒霉的团队:出来八、九天,有六、七天下雨?向导说,确实没带过这么倒霉的团队,他情愿雪天走鳌太线也不愿意雨天走鳌太线,每天就是和风雨搏斗确实令人崩溃。
12:35海拔3642,终于感觉开始较为平缓的山腰横切,总以为横过山腰,就能突然见到梦中的大爷海,但又总是失望。有些路段,在巨大的岩石上横切,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我们都在怀疑那个“3公里”路标绝对不靠谱,走了快2小时了,还没见到大爷海的影子,真让人哭笑不得。从一处山梁垭口横切到对面山腰线,几百米后终于开始下坡,之后的路较为平缓,沿路有一根白色水管成为最好的路标,我们真的离大爷海不远了!
13:30海拔3600;在走到极端崩溃的时候,终于见到了一路念叨了无数遍的大爷海,它像一面镜子静静地躺在小路右边的山脚下,大爷海管理站两栋蓝顶白墙的铁皮房就在它的左侧高地上,出来这么多天,终于见到了房子,我们顾不得欣赏大爷海的美景,一头扎进管理站的客栈,管理站有几个人正躺在被窝里看电视,见我们到来也很惊讶,没想到这么大的雨还有这么不怕死的驴友上山。我们顾不了太多,赶紧放下背包,从包里拿出已经相当潮湿的衣服换上,坐在电炉边上哆嗦着烤起火来。
美到极致的太白落日将我们从最倒霉驴友变成了最幸运驴友
管理站有两位主妇,给我们每人做了一大碗陕西人最常吃的噪子面,20元一碗,吃了几天想起来就要呕的锅盔糊糊,感觉热腾腾、油辣辣的噪子面简直就是天下第一美食。我们四个人单独开了一个房间,都是紧挨着的上下通铺,可以睡二十几个人,今天就只有我们四人,被子估计已经半年没洗了,但我们已经觉得是天堂般的享受。我们将所有的衣服,以及睡袋、鞋袜等都吊在电炉四周烤着,下雨的时候能够在屋子里自由走动感觉真是好啊!
好事往往接二连三的来,18:00老天爷竟然一下子晴空万里,这真让我们喜出望外,将我们这几天淋雨的阴霾心情一扫而光。赶紧拿起相机,从大爷海出发,登顶秦岭山脉最高峰、太白山之巅:拔仙台。
  站在大爷海的岸堤边,只见椭圆形的湖泊面积估计有十几亩,湖面平静,碧波荡漾,清澈凛冽,洁净无杂。在这海拔3600米的高山上,能有一处如此纯净的湖面,真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它是内地海拔最高的湖,对面石海山峰倒映在湖面,美得令人心颤。据说大爷海的水直通东海,深不可测。湖边有两座石砌的小屋,靠湖边近点的是旧太白庙,离它几米远的高处,正在修建一座新的太白庙,不久可以完工开光。沿着太白庙后面高坡上的登山小路拾阶而上,可以居高临下俯视大爷海全貌,此时圆圆的蓝色湖面,如同一只幽蓝的天眼,向尘世间抛出一个个足以令人动心的眼神。上拔仙台的路上,在垂直高度约50米处有一条小径可已曲折通到崖壁上的一个山洞,是第四季冰川形成的冰洞,洞口不大,约有2米多高,进深约有3米,面积约40多平米,洞内冰柱、冰台、冰塔,琳琅满目,景象万千,洞顶伸出串串冰舌,终年不化。洞内正面供奉着一尊神像,神龛上书“药师仙圣宫”,不知是否供奉的药王孙思邈。
看完冰洞,重回登顶的小路,随着高度的增加,视野开阔,空气纯洁,四周群山尽收眼底,见过很多游客,不管爬上一座什么样的小山,哪怕就一个土山包,也要发出一声“一览众山小”的感叹,估计他们登顶太白之巅以后,就不会随便用这句话了。太白顶峰也是一片宽阔的平顶,足有十几公顷,翠绿的草甸花海中遍布冰川石海。沿途到处都是石块垒成的玛尼堆,虔心游客和驴友把心中的美好愿望堆砌在太白之巅,形成现在蔚为壮观的石头阵。平顶上也有一座庙宇,据说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其实,太白山上的庙宇与山下动辄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的豪华庙宇简直不可比拟,这座观音庙基本上也是整年庙门虚掩,设施陈旧,屋顶千疮百孔,寒气逼人。主要原因还是人气不足,太白山每年只有510月才能上山,上山一次至少也要艰辛跋涉35天,非一般的游客所能坚持。

骑路人说:
9071cfbegx6CFvurO6Fcd&690.jpg
9071cfbegx6CFvuuMvvb1&690.jpg
9071cfbegx6CFvuxHnc82&690.jpg
9071cfbegx6CFvuAqWraf&690.jpg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2: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站在太白之巅,我们见到了最美的云海。由于刚刚还是大雨倾盆。转眼之间又晴空万里,山下湿度达到最高值,这就为最壮观的云海形成创造了条件。我们居高临下,俯视漫无边际的云层,如临于大海之滨,波起峰涌,浪花飞溅,惊涛拍岸。看西南方向遥远的飞机梁、金字塔在浓密而均匀,壮阔而平缓的云海中化若浮舟,而北面的山岚却屹立于随风翻滚的云海瀑布中,我们明天下山要翻过的第一座山峰:八公山,四周完全隐没于飞速流转的云海之中,只露出弯弯的,如刀刃似地山脊,真乃神龙越海,首尾不见,时而平缓,时而汹涌;群山错落有续,层次分明,让人感觉踏步于空中,如入幻境。太阳开始落山了,整个太白山巅成为五彩斑斓的世界,落日给巍峨、雄伟的秦岭山脉披上一身金色的外衣,那淡蓝的天空,像明净的湖水,但晚霞却呈现出通红、金黄的悦目色彩,像是熊熊烈火在燃烧,镶嵌在天边的连绵起伏的山峦,在烈火的映衬下反射出闪闪的金光,更令人惊喜的是,东面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恍如银盘挂在山间,好像走到峰线就能揽入怀中一般。在太白之巅看日月同辉真乃人生一大快事哉!
9071cfbegx6CFvBY9oBe9&690.jpg
山顶有一位七十多岁的守山的老人,每年57月政府安排他上山留守,老人通红的脸上写满岁月的沧桑,但精气神很好,十分健谈,我们坐在太白之巅,与他攀谈了很久,学习了很多关于太白山的典故传说,直到太阳落山,才依依不舍的告别,老人就住在拔仙台道观的一间小房子里,如果不生火,晚上还是相当冷的。我们一路下山,又见到遥远的山下,渭河之畔,万家灯火,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9071cfbegx6CFvC80ecf0&690.jpg
后来我们一直津津乐道太白云海的壮丽,向导说,太白山天气多变,登顶太白遇到雨雪天气也很正常,晴天登顶太白也不算稀奇,这两种天气,要么看不到云海,要么云海很是一般,而像我们正巧碰上大雨过后,晴空万里,这种云海才是太白最为壮观的云海,而且紧接着看云海翻腾中的月起日落,只能说可遇不可求。在鳌太线上,能够既见到太白羚牛,又遇上太白雨后云海日落,估计只有我们这支队伍了,连他也是头一次,我们算是从史上最倒霉的驴友一下子变成了最幸运的驴友。
晚上继续吃噪子面。每人70元一晚的通铺,盖上两床几乎看不出原色的被子,感觉比五星级大酒店还要舒服。然而,明天就要开始下山了,大家激动得还是一晚上没睡好。
(未完待续)
骑路人
2013年9月14日

骑路人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1 03: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个凑数的。。。
守候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1 18: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来看看的
麻痹咖啡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2 09: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学习下
吴校长说:
山高人为峰,路远任我行,江西巅峰户外倡导绿色户外!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2 20: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江南心飞扬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发表于 2014-3-23 02: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支持一下啦
深海浪沙说:

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唯一官方群:132109886江西巅峰户外俱乐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巅峰户外与你快乐分享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全国服务热线:

400-000-000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

邮编:330000 Email:kinbb82@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2001-2013 Comsenz Inc.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 版权所有   

江西巅峰户外运动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