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江湖一线石钟山
日期:2014年元月22日
线路:星子县—(4km)白鹿镇(白鹿洞书院)—(3km)海会镇—(5.5km)高陇乡路口—(9.5km)威家镇路口—(9km)九江市长虹立交桥—(9km)新港镇—(13km)湖口渡口—(轮渡)湖口县
里程:65公里(总里程269公里)
今天将见到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与第一大江的交汇与融合。8:00起床,宾馆竟然停电,我们只好扛着自行车下11层楼梯。李老师由于老爷子住院,只得离开队伍往南昌骑行,孝子啊。环鄱阳湖骑行的队伍只剩下我和两位大学生。10:00出发,星子到九江是36公里宽阔平整的旅游公路,沿途围着庐山转,五老峰高耸入云,绝壁千仞,像一道山水画屏,沿公路左侧,随着我们的骑行依次向我们展开,风景优美。公路起伏较大,上坡连着下坡能够让骑行充分体念一把猛力登坡和极速冲坡的刺激,骑起来很爽。
出星子县不久,左侧一条公路于群山绿树之中向着五老峰山脚延伸,路标显示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白鹿洞书院的路口。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南唐时建成“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国学”),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府于京城之外设立的国学;宋代理学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今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时,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白鹿洞与岳麓、雎阳、石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宋仁宗五年,改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并为“四大书院”。后又与吉安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
我车子碟刹出了点问题,只好停在路边修车,两位大学生拐进去约一公里去游览。可不一会儿就回来了,说是要收门票就没进去。三人一路你追我赶,飙过海会镇,晃过高陇乡,绕过威家镇,12:45进入九江市区,吃中饭。
13:40从九江出发,很快就骑到了新港镇。前往湖口渡口的公路,由于九景高速公路的开通,走的车子就少多了,几乎被人遗忘。记得九十年代以前,这条路上所有来往车辆都要从湖口过渡,因此经常车水马龙,热闹异常。现在只有我们三个骑车人,偶有摩托车从身边呼啸而过,公路两边光秃秃的高大白杨树,照样遮天蔽日,使公路显得很幽深,沧桑。
15:30到达湖口轮渡,轮渡每小时一班,所以要等到16:00才能过渡。这里是鄱阳湖流入长江的出口,湖口县因此而得名。右边远处一座跨湖大桥,就是九景高速的湖口大桥,巍峨壮观。码头对面就是湖口县城,从这里看滔滔水面上,一座奇山就屹立在县城东南岸的鄱阳湖与长江的交汇处。它因宋代大文豪苏轼夜乘小船,泊于绝壁之下,探访石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篇名记《石钟山记》,特别是被选入现代中学教材后,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石钟山。它虽然高不过50余米,但危崖临流,峻峰壁立,由船上仰视,如与天相连,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响声如洪钟,故皆名为“石钟山”。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m。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登两山远眺,襟带江湖,波光浩渺,天高水远,洲渚回合,展现出“水分林下清冷浪,山峙云间峭峻峰”的独特景观,气势雄伟磅礴。
石钟山傲然屹立于长江鄱湖之滨,风景雄奇秀丽,居高临下,犹如一把锁挂在湖口“门”前,号称“江湖锁钥”,自古即为军事要塞。登至山顶,可远眺庐山烟云;又可近睹江湖清浊,“鄱湖接近长江处,二水相交奇景生;澈液浑流互排斥,浊清界线见分明”,长江、鄱湖的汇合处,水线分明,江流混浊,湖水碧清,以截然不同的水色“划”出了一条奇妙的界线。甚称鄱湖一大奇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和中国最大的河流在此相溶,使小小的湖口县城显得独一无二。
16:30过渡进入湖口县城,今天骑行了65公里,是最轻松的一天。
骑路人
2014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