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5:会理县--海螺沟
路过景点:礼州会议的遗址,彝海。
行驶公里:420公里,约6个半小时
先到礼州会议的遗址——礼州土官庄边家四合院。1935年,中央红军在“会理会议”后曾在这里停留了6天,召开了著名的“礼州会议”,会议确定了对外宣传为北上抗日,内部明确过大渡河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的行军路线,并首次正式提出“长征”一词。
彝海,原名“鱼海子“,彝语叫”乌勒苏泊“,意即海子,海拔2000多米,是个高山淡水湖,面积约20万平方米,呈元宝形,四周山峦环抱,林木蓊郁。“彝海结盟”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更加光彩的一笔。彝海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也因此而名扬天下。
D16:海螺沟--泸定--雅安
路过景点: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泸定桥景区。
行驶公里:160公里,约3个小时
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是世界上仅存的低海拔冰川之一。在这冰天雪地的冰川世界里,有温泉点数十处,游人可在冰川上洗温泉浴。
泸定桥曾是大渡河上最长的铁索桥,从清朝以来,泸定桥为四川入藏的咽喉要道和军事要津。作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枢纽和飞夺泸定桥战役的核心地,泸定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D17:雅安--上里古镇--硗碛藏乡
路过景点:上里古镇
行驶公里:180公里,约4个半小时
上里古镇1982年被四川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镇”。小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现仍保留着许多明清风貌的吊脚楼式建筑。古有诗云:“二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正是对上里古镇生动的描绘。这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红军长征的过境地。红一方面军北上夹金山从这里路过,红四方面军也曾在这里驻扎过近半年之久。现在这里还是成都各美术院系学生的写生基地,有多部影视作品在这里拍过外景。
在宝兴县的街上,看到各种路标上对“硗碛”标注的拼音各不相同,有的标注“qiaoqi”,有的则标注为“yiaoji”。原来“硗碛”在藏语中的发音读“yiaoji”,因此约定俗成在正规的界牌上要标注“qiaoqi”,在当地不太重要的或者内部的指示牌上可以标注“yiaoji”,有点像绕口令吧。硗碛是距离成都最近的一个历史悠久、民俗奇特的藏族自治乡,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面积880多平方公里,人口仅5000余人。
D18:硗碛藏乡——小金县--四姑娘山
路过景点: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维达会师纪念碑,四姑娘山双桥沟风景区。
行驶公里:160公里,约4个半小时
实际上在长征途中,红一方面军先后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雅克夏山、昌德山、打古山等5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夹金山只是一个代表。夹金山主峰海拔4950米,垭口海拔4114米。山岭连绵,重峦叠嶂,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无常。当地流传的一首民谣中就说:“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可见徒步翻越难度之大。
中午赶到达维乡,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地。
下午游览四姑娘山双桥风景区。
D19:小金县——马尔康
路过景点:小金红军会师广场,懋功会议旧址,关帝庙(两河口会议旧址),梦笔雪山,卓克基会议旧址。
行驶公里:150公里,约4个小时
小金县政府宾馆就在会师广场附近,我们起床后赶快退房过去和他们会合,这里也是一、四方面军会师的地方。
小金县旧名懋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部。小金,藏名“赞拉”,是藏教中一种凶猛的神名,因沿河产砂金得名。小金县人口不多(不足八万人),却有十七个民族。海拔高度2000~3000米,属亚热带气候,冬寒夏凉,常年干燥,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左右。小金周边的自然风景区很多,都是以雪山、森林、溪流、高山草甸、高山湖泊等组成,四姑娘山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景区。红色景点就是懋功会议旧址(也在会师广场边上)、会师桥和纪念碑。
从小金北上70公里就是两河口乡,当年红军在这里的一座关帝庙里召开了重要的两河口会议。会议主要就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的战略方针、行动方针和战略指挥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形成决议。
梦笔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二座大雪山,最高峰海拔4470米。是小金前往马尔康的唯一通道,垭口海拔也是4114米,路要比夹金山好跑得多。
卓克基乡位于马尔康县城东部梭磨河畔,距县城8公里,海拔2700 米。卓克基,嘉绒藏语意为“至高无上”。卓克基乡历史文化悠久,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主要有卓克基土司官寨、最具嘉绒藏族文化底蕴的村落——西索民居、藏族宗教文化寺院,以及红色景点:卓克基会议旧址、红军桥、红军树、纪念馆等。
1935年红军翻过梦笔雪山后,直取卓克基。在此休整一周并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专门讨论民族地区的有关问题,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号召藏族民众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实现民族自治。
D20:马尔康——若尔盖
路过景点:黄河、长江支流的分水岭,黄河九曲十八弯,若尔盖大草原。
行驶公里:350公里,约6个小时
赶到查针梁子,这儿的海拔竟然有4345米。“查针”意为红柳,山势虽无奇绝之处,却因山梁是黄河、长江支流的分水岭而出名。山北面的壤口曲(藏语意为“铜锅河”),向南汇入大渡河支流梭磨河,为长江上游支流。山南面的嘎曲河(白河、龙日曲),于若尔盖县唐克乡索克藏寺院附近直接注入黄河。查真梁子垭口四周红柳成荫,高原毛茛、绣线菊遍布。站在查真梁子垭口上眺望,二水争流印入眼帘。极目远眺,但见丘原起伏,牛羊成群,景色甚为辽阔。
黄河九曲第一湾位于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藏族人根据黄河上游的地形、景观等,将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称,如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玛曲、析(赐)支、河曲、九曲等。藏语称“河”为“曲”。“天下黄河九曲十八湾”,这里的“九曲”就是唐朝时期对青海省贵德县以上黄河段的称呼。黄河首曲所在地玛曲县,还是整个黄河流域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县城(玛曲,藏语即黄河)。
D21:若尔盖——岷县
路过景点:巴西会议旧址,腊子口战役遗址,铁尺梁子雪山。
行驶公里:310公里,约7个半小时
巴西会议旧址位于若尔盖县城东32公里的巴西乡。会址原为喇嘛教寺院班佑寺,现仅存残墙。据说是当年红军离开寺院后,走出去不到几公里,班佑寺就被一场大火烧成现在这个样子。至于什么原因起的火,至今仍是一个谜。毛尔盖会议后,中央率右路军跨过草地到达班佑、巴西一带,等待与左路军会合。但张国焘率左路军到达阿坝后,违抗中央命令,拒不与右路军会合,并要挟右路军和党中央南下,甚至企图危害党中央后取而代之。针对这种情况,中共中央于1935年9月2日至9日在班佑寺内连续召开政治局会议,经充分讨论仍坚持北上的正确路线,谴责张国焘右倾逃跑主义行为,要求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迅速向中央靠拢北上。鉴于张国焘的顽固立场和当时敌情形势,党中央决定率直属纵队离开巴西地区向甘肃俄界进发,同时发布《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巴西会议是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一次关键会议,在中共党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再往前走55公里就是名震中外的腊子口战役遗址。腊子口是川西北进入甘肃的唯一通道,是甘川古道之“咽喉”。整个隘口长约30米,宽仅8米,两边是百丈悬崖陡壁,周围是崇山峻岭,抬头只见一线青天。水流湍急的腊子河由北向南穿越隘口,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就有“天险门户”之称。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能否顺利进入甘肃境内生死攸关的一仗。
再次翻越了红军长征时翻过的最后一座雪山——铁尺梁子(属岷山山脉)。也就是毛泽东诗中所说“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地方。铁尺梁子海拔高度3663米,公路从山底至山顶呈藤条状蜿蜒而上,要盘绕27道山梁,上坡长达17公里。山顶是迭部与岷县的县界,站在山顶眺望四周,崇山峻岭,高峰连绵,甚是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