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可能是我去过最多的城市之一,粗粗算来,能记起的就去了近二十次之多,说实在的,这次去上海是我感到最惬意的一次,没有工作的压力,纯粹的观光旅游。风驰电掣的动车组只用了5个多小时就将我们从欠发达的老区拉到了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下了火车,稍事休息就直奔上海世博会,去享用那举世观注的精神大餐。二天的世博之旅,给我的感觉就是拖着疲惫的身体,排着长长的队,看着五彩缤纷的电影。
面对一桌丰盛的大餐,如何下筷,确实是一个难题,有人将桌上的小菜、冷菜都都吃了,最后说起来,不知道吃了些什么,也有的人选了几道大菜,少而精。我选了后者,去了几个热门的场馆。第一天,我只去了民营企业联合馆和石油馆。
民营企业联合馆由巨型圆柱体组合而成,每个完美协调的曲面彼此有机结合,象征16家中国民营企业的联合。建筑以“细胞组合体”为创意元素,展现细胞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无限能量。同时,细胞具有与生俱来的活力,其不断裂变,整合形成生命体的过程,也呼应了展馆主题。特别是最后的演出,给人映像深刻。
石油馆中,一个最大亮点无疑是一段4D电影,很多游客排长队是冲着它来的。这部名为《石油梦想》的4D影片,是由《阿凡达》的技术班底打造的,让游客见证石油演变的百亿年时光,配合影片情节,放映厅的座椅可以完成后仰、前倾、微颤、释放气味等10个动作,加上视觉的立体成像,比《阿凡达》刺激得多。
第二天,我们首先奔向了中国馆,其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说实在的,中国馆最大的亮点在长达百米的多媒体《清明上河图》。投影成像的“河水”波光粼粼,长卷中人物栩栩如生。而中国馆第二展区采用轨道游览车的“寻觅之旅”让人感觉非常一般。
看完自己祖国的展馆,就直奔人气旺盛的沙特馆,为了一睹它的风采,我竟排了五个多小时的队,头一天,据说要排七个小时的队才能进馆。真是一场挑战极限的活动。沙特馆占地6100平方米,在整个展区的面积仅次于中国馆。在阿拉伯语中,“沙特阿拉伯”寓意 “幸福的沙漠”。沙特馆主题就是“生命的活力”,通过全方位立体影视屏、水流书写中阿文字等高科技手段,向世人展示出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阿拉伯之城”。
疲惫不堪的从沙特馆出来后,我们匆匆匆忙忙地吃了点东西,就向德国馆冲去,一进德国馆,穿越了一条充满典型德国都市画面的“动感隧道”后,参观者们便会踏入“和谐都市”内设计布置奇妙的体验空间。有用灯光、色彩和声响打造的“人文花园”、展示德国设计产品的“发明档案馆”和“创新工厂”、展示各种德国发明的新型材料的“材料之园”。
出了德国馆已是万家灯火。可我们还是迈进了其对面的法国馆,法国被称为浪漫之都,不去看太可惜了。漂浮于水平面的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感性的设计外观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水的世界。从排队等候区开始,参观者就身处于纯正的法式庭院。自动扶梯缓缓地将游客带到展馆的最顶层,展览区域在斜坡道上铺开,沿着下坡路回到起点。参观路线的一侧是视觉效果强大的影像墙,法国老电影的片断或现代法国的图像,无不在阐述关于法国的城市印象。位于展馆正中的浅水池只要将水排干,便是一个各式文化节庆活动的舞台。配合着璀璨绚丽的灯光效果,使这座“感性城市”即使在夜晚,也能展现妩媚的风采。 顶层的法式餐厅将展现法国餐饮的精致与浪漫,漫步屋顶花园,更是可以把浦江美景尽收眼底。“感性城市”将让参观者们在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盛宴中,畅快体验法国的魅力。
从法国馆出来,我们还想去英国馆、意大利馆、尼泊尔馆、日本馆,不有我们江西馆......可时间已不容许了,只能等下次有机会再去。这一天,从早上9点进馆到晚11点出馆,我算了一下,排队就花了我近期12个小时,可在场馆的时间总共只有区区1个多小时,但我我还是觉得值,感觉非常的充实,洗漱完毕,躺在宾馆松软的床上,让我回味无穷...... | |